2022年7月18日起,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赴辽宁省朝阳市 “助梦朝阳,甘露润心”暑期社会实践团与辽宁省朝阳市平安地村等10余个乡村携手,进行了为期14天的支教调研活动。实践团在学校的组织下,依托大连市群团组织综合服务中心、大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大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大连保税区爱心公益联盟协会等公益组织,以当代大学生助力乡村教育,实践奉献社会的志愿热情为基础,以大连理工大学甘露公益协会多年来的经验与能力为依托,以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为导向,以追求推动乡村教育建设、提高疫情下的乡村教育水平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目的,开展本次实践。
民族复兴,当以教育为先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复兴,也当以教育为先驱。本次实践的支教有幸得到了朝阳市当地中学领导的大力支持。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实践团的线下支教活动调整为利用网络直播等线上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这对于更适合面对面交流的授课来说,无异于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实践团更明白,在疫情反复爆发的当下,灵活开展的线上网络课程更是必要的趋势。因此,实践团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拓新开展思路,力争通过实践探求出一套普适合理,并具有指导意义的线上支教方案。针对例如课堂气氛,学生接受程度以及学习督促等线下容易进行,线上难于开展的棘手问题,实践团召开相关会议,及时总结问题并积极讨论,整理出“课前立规矩,课上勤沟通,课后一对一”这样的一系列解决措施。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明白,为了确保线上开展支教课程的质量,需要每一位成员的加倍努力和付出。所以,每一位成员都尽全力用乡镇外前沿的思想和知识去浇灌乡镇里渴求接受教育,正值大好年华的莘莘学子。实践团开展“文化课+兴趣课”的新模式,利用每一位实践团成员的优势,争取为孩子们开展有特色、有创新、有意义的优质课堂。从文化课到兴趣课,背后都是成员们克服线上支教的局限性,探索线上教育适合方式之余,日夜备课的辛勤汗水和付出。但当听到孩子们对课程的优秀评价,在文化课上的活跃交流以及兴趣课上的好奇提问,成员们就意识到,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肯定而值得的。
寻支教方式创新,用实践践行初心。实践团愿通过努力,创新拓展疫情常态化管理下,适用于乡村支教的新模式,在爱的春天竭尽全力撒下这些寄予着希望的种子,并寄托他们日后能成为有利于国家、民族和社会栋梁之材的殷殷期望。
桃李芬芳,在教育中提升自我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实践团的成员也得到了成长,参加支教活动,需要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传授知识。接触不同的年龄段的人、处理不同的事情、与别人进行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备课上课,而且需要处理学生们之间遇到的问题。同时在支教期间,通过与大家的接触,我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社交能力,而且增长了见识,体会到了乡村学生们及家长们的不容易,从而更加珍惜当下。大学生支教作为高校公益活动之一,可以培养爱国精神,推动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推动大学生支教发展。
其次,实践团的成员们通过这次支教调研的活动获得了内心满足,丰富精神世界。支教能够接触到许多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热情,影响了我们实践团的每一个人,实践团的成员也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和精神世界的满足,以及作为老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留下了难以忘记的这一段支教的美好时光。
教育一直在路上,志愿服务也是。我们要用自身实践去感受教育这场双向奔赴的特殊体会,希望这次暑期支教调研活动也会为每一位队员日后的成长增添不一样的色彩。我们会坚持把活动中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宣传出去,让这份爱心不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