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韵齐风,匠心故里:寻访八岔赫哲,学习非遗技艺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学习并发扬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7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韵齐风,匠心故里”实践团队,前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拜访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海珠女士,观摩鱼皮制作工艺品,并学习鱼皮制作技艺。意在保护非遗的过程中发扬和传播非遗优秀文化精髓。
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位于同江市东北部的黑龙江右岸,为八岔赫哲族乡政府所在地。南毗同江市银川乡与八岔赫哲族乡新强村、新颜村、新胜村,北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相望,边境线长32千米。全村198户,502人。村域面积144.33平方千米。八岔村是我国六个人口较少民族中赫哲族的主要发祥地和聚居区之一。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赫哲”一词则有“下游”或“东方”之意。八岔村的赫哲族是明代野人女真一个分支的后裔,世代在黑龙江下游沿江生活,繁衍生息。赫哲族文化和三江平原上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着悠久的渊源关系。其以渔猎为生,因穿鱼皮制衣,被称为“鱼皮部”。
赫哲族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渔猎文化,其中,鱼皮文化更是独树一帜,广受世人瞩目。据《皇清职贡图》载:“奇楞在宁古塔东北二千余里享滚河处······以捕鱼打猎为业,男女衣服皆鹿皮、鱼皮为之……” 《宁古塔山水记》中曾记载:“鱼皮部落,食鱼为生,不种五谷,以鱼皮为衣。”在赫哲族说唱文学伊玛堪中也经常出现有关鱼皮文化及制作技艺的描述,这都说明了赫哲族鱼皮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鱼皮制作技艺在历史上曾是赫哲族人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存技能,它的创造与发展,代表了赫哲族渔猎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赫哲族渔猎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20日,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7月23日上午,“儒韵齐风,匠心故里”实践团队经过充分的筹备和周密的计划,来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赫哲族渔猎文化馆,拜访非遗传承人代表王海珠女士。通过交流采访,聆听王海珠女士讲解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背后的故事,以及鱼皮制作技艺的现状。
实践团队的成员来到赫哲族渔猎文化馆后,首先观摩了馆内精美的鱼皮工艺品以及馆内建设的赫哲族历史记忆。
在此之后,与海珠女士前往鱼皮工作室,向海珠姐请教鱼皮制作的历史背景和制作特点。海珠女士亲切的让实践队员称呼她为海珠姐。说到鱼皮制作的历史背景,海珠姐洋溢着对赫哲族先民智慧的自豪对实践成员讲述道,鱼皮制作是有相应的环境因素和历史因素的,赫哲族先民居住在我国领土最北端,气候寒冷,物资匮乏。但这样一片严寒的土地,同时还是围绕着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平原。丰富的河流资源,也带来了种类繁多且肥美壮硕的江鱼。“鱼皮和我们平常所穿用的牛皮,羊皮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可以作为皮制品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鱼皮制成的衣物鞋子一样,能够抵御风寒防水且耐磨。鱼皮制作出的衣物一样能穿,但同样也需要像牛皮,羊皮一样精细的保存保管。是通过了特殊的制作技艺,使得鱼皮能够突破我们平时所认知的吃而达到用的目的。” 海珠姐为我们讲解道。
随后,实践成员向海珠姐请教鱼皮是如何制作成工艺品的。实践成员向海珠姐请教鱼皮的制成方法。海珠姐提到,这与赫哲族先民所居住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鱼皮有特殊的熟制方式,像年岁小的孩子们可能不知道,早先东北的冬天洗了衣服都是直接放在室外冻干,冻好之后衣服的水分能蒸发掉,拿回来就能穿了。制作鱼皮料和冻衣服的原理一样,需要在秋冬时节捕捉肥硕的江鱼,将整条鱼分成两面,成片取下鱼皮后,趁着冬天室外零下30多度的天气下进行风干升华。鱼皮中的水分凝结成冰,固态升华后,鱼皮也就干燥下来,这样就能变成具有韧性干燥且不易破损的鱼皮料了。制成皮料之后就可以当成布料一样做衣服,”海珠姐解释道, “这是过去科技不发达,非常传统的做法,现在有了更多的方法来完成这一步骤,很多鱼皮制作工厂会采用比如电制,这也是时代的进步。”
在了解过鱼皮制作方法后,实践成员跟随海珠姐学习,尝试体验了用鱼皮制作精美的花朵。鱼皮不仅可以用作制衣制鞋,还可以做帽子,做画,做成许多常用的饰品。而且不止可以利用鱼皮,鱼刺也能制成很多精美的工艺品。
新时代有新的传承方式,海珠姐还向实践成员展示了许多可以对外出售的鱼皮工艺品。现在鱼皮制作技艺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也通过新媒体、直播等方式得以展示给大众。
通过本次实践寻遗赫哲的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赫哲族先民的智慧。不仅开拓了成员视野,增长了见闻,还领悟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遇山移山、遇海填海的愚公精神,充分利用优势、克服劣势的智慧和传承不绝、不断创新的强大生命力。使成员对于传承对于创新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触,为实践成员发扬传播赫哲渔猎文化提供了精神动力。同时,在寻遗赫哲实践过程中,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韵齐风,匠心故里”实践团队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鱼皮制作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为进一步推广非遗鱼皮制作、促进鱼皮制作在文化和经济中更好转化,促使更多的渔猎文化爱好者投入非遗传承,找寻新的发展机会。
- 爱心义卖,点燃希望
- 山东理工大学“情系三农,振兴乡村”实践团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莲花山广场开展“爱心义卖,点燃希望”义卖活动。
- 09-03 关注:2
- 调查乡村振兴工作,深挖乡兴新动力
- 为了解温水镇乡村振兴工作规划与实践效果,深挖政府引导动力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角色。“情系三农,振兴乡村”实践团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
- 09-03 关注:2
- 通飞起航,记忆南航
- 今年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70周年。作为一所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的高等院校,南航始终秉持着“航空报国”的崇高信念,帮助国家实现航空航
- 09-03 关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