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财学子三下乡:红色小岗村,庚戌红色精神
坐落于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本是淮河边一个普通的村庄。却也正是在此,1979年,18位小岗村村民冒着坐牢的风险,按下了生死契约,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而小岗村也被赋予了“中国改革第一村”的荣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支持农村改革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安徽财经大学红色精神探寻小队于2022年8月12日到达安徽凤阳小岗村,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走访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故居、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并进行形式多样的调研,真切的感受到了小岗村所散发的红色革命的辉煌力量。
8月12日下午,团队来到小岗村,并全程以腾讯会议直播的形式,为因疫情防控未能到来的团队成员提供了一场“云实践”,充分发挥了线上媒体的优势。
一、场馆参观,生动感悟“大包干”精神坐上村内的摆渡车,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了大包干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内主要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三个主题:改革前、改革时和改革后。刚进入纪念馆内,一首《大包干歌》便流入耳畔。“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这首从1979年流传至今的改革之歌,诉说着小岗村艰辛而又大胆的改革历史,也拉开了团队成员参观纪念馆的帷幕。
团队成员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逼真的人物雕像,他们共同诉说着小岗村改革前的艰辛和困难,“三年自然灾害、特大饥荒、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事件让当年的小岗村陷入了十分困苦的时期”馆内的讲解员沉重的为我们讲解到,成员们的内心也不禁一紧。
继续往前走,馆内的时间线索来到了1979年,当看到那18个红色手印的“生死契约书时,大家真切感受到了彼时18位村民作出决策的决心和意志,也深深明白了当时改革的艰辛和冒险,这18位村民在巨大的压力下以托孤的形式毅然选择了改革,是需要被我们永远铭记的历史。
当团队成员继续深入纪念馆内,改革后的小岗村缩影映入眼帘,一张张小岗村村民喜迎丰收的照片向大家展示着改革的成功。“小岗村改革后的不久,村内的农作物就实现了大幅度增产。全国也开始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村民真正实现了大翻身。”讲解员自豪的指着一张照片向成员们介绍到。让团队成员印象最深刻的是馆内那一排玻璃里的小岗村村民住房模型,从最开始的茅草屋、泥土屋渐渐的变成了砖头房、水泥钢筋房再到如今的小洋楼,改革的成功在这排小小的房屋模型里不言而喻。而而馆内的那一则《人民日报》对小岗村的赞扬报道也是对此次革命充分肯定的证明。
伴随着《大包干》歌声的结束,成员们结束了参观。整个纪念馆不大,但却真实的记录着小岗村的日月变迁,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一段段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逼真的人物雕像真实再现了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榜样示范,深刻学习“沈浩精神”
8月13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了沈浩同志故居。在讲解员李叔叔的话语中,我们对沈浩同志有了新的认识。沈浩同志作为小岗村的第一党支部书记,在职期间,不仅让村庄修起了公路,还积极引进资源,集中土地,为“三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沈浩同志的故居内,团队成员切实感受到了当时这位书记的生活状况,其简朴的住所充分展现了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
随后,成员又来到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整个馆内以沈浩精神为核心,在这里成员们更加具体详细的了解到了沈浩同志的光辉事迹。展馆内部不仅陈放了许多沈浩同志先前的荣誉证明和生活用具,同时还运用了“空间造景”、“沈浩群雕”和“数字演绎沙盘”等形象化设计,运用声、光、电的科技手段,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无私付出的高尚情怀。
三、实地调研,了解新时代下的小岗发展
参观完小岗村后,团队成员又一同在小岗村内部展开了全面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成员们首先来到的是小岗村一九七八生态农业园,这里主要生产小岗村的特色农作物——葡萄。在这里,成员们与种植户进行了交流,并尝试了葡萄采摘。在采访中,成员们了解到,这片生产园目前已经发展了400余亩,有着丰富的葡萄品种,每年均有几十万多斤的产量,并在不久前举办了“小岗村葡萄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种植户们告诉我们,如今的小岗村正以现代化农业为导向,逐步实现小岗村内部的三产融合,进而带动小岗村村民的整体收入。成员们观察发现,在整片村庄内已经有了许多的现代农业庄园、农家乐等,小岗村正在积极践行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致力发展为生态宜居、产业融合转型的现代化乡村。
离开生态园,成员们向盼盼集团出发,一路上成员们观察发现,如今的小岗村山清水秀,公路笔直干净,田野绿油油一片,在盛夏里展现着蓬勃的生机。来到盼盼集团的门口,成员们都被工厂的壮观所吸引。深入馆内参观,成员们了解到,小岗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正不断尝试进行产业升级,在充分引进这些轻工产业的过程中,实现了村企合作、村村合作。盼盼集团是小岗村内部目前最大的工厂,而小岗村中还分散着大大小小的企业数十家,这些企业不仅推动了小岗村的三产融合与产业转型,同时也解决了小岗村大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小岗村也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大面积的土地和政策支持,村中搭建的电商基地也大大促进了企业的互联网供应渠道发展,真正的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结束盼盼集团团的参观后,团队成员与村民们进行了亲密的交谈,在对话中了解到,如今的小岗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3万元,家家已摆脱贫困,向着幸福安康路大步向前。本次团队通过实地参观调研“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真正的与历史进行了“对话”。8月14日下午,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共同在腾讯会议中进行线上交流,大家各自分享了自己对于此次社会实践的深刻理解。队长杨逸凡认为当下大学生反对内卷,向往躺平是一种精神困境,应当学习小岗村人民“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及“勤奋敬业、艰苦奋斗、爱民为民、无私奉献”的沈浩精神。其他队员也围绕自身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困惑畅谈对“大包干精神”“沈浩精神”的学习启示。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主动学习、不忘初心,扛起传承红色精神的旗帜,始终牢记党的重托,用青春谱写历史新篇。学习与弘扬“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是“红色精神探寻小队”的第一场学习红色精神的社会实践,今后也将继续持续,希望能与全国其他团队一同在实践中赓续红色精神,凝聚青春力量。
- 聚焦产业发展,开展社会实践
- 为深入调查了解杏产业及杏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泾阳县、彭阳县杏产业调研队于9月1日——5日前往彭阳县实地
- 09-05 关注:0
- 南航人文学子走进红色基地,学习先辈精神
- 2022年8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追寻百年足迹,传承红色星火”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南京雨花台
- 09-05 关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