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8月7日,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践行“两山”理论,守护生态城市——垃圾分类调研团成员汪婧前往湖北巴东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实践。
8月1日,调研团成员汪婧同学前往巴东县一垃圾分类中转站进行参观学习。在道明来意后,工作人员欣然带领调研团成员进行参观。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介绍到,垃圾分类中转站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集中压缩各种生活垃圾,减少运输次数,从而减少整个垃圾运输的成本,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在得到了垃圾分类中转站工作人员的允许后,调研团成员参观了垃圾中转站内部工作环境,发现内部工作环境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有些许气味,相反,工作环境较为整洁。
工作人员还向调研团成员普及了垃圾分类的知识,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垃圾的种类:猪能吃的是湿垃圾,猪不能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可以卖了换猪的叫可回收垃圾。在开怀大笑的同时,调研团成员对垃圾分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接下来调研团成员去参观了附近的垃圾投放点,发现垃圾投放点垃圾堆放比较杂乱,气味较重。垃圾过量堆积会严重污染城市生活环境,还会严重污染水体。此外,调研团成员在许多垃圾分类中转站附近都发现了有运输垃圾的货车在工作,并设置有分类投放指引牌和公共告知牌以方便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但处理垃圾时车辆噪声太大及较重的气味令居民难以忍受。
8月4日,调研团成员汪婧同学前往当地社区进行基层调研。在和社区管理员的交谈中,她了解到居民们对相关垃圾分类的知识较模糊,对垃圾分类的概念理解不够到位。比如说现下对垃圾的分类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这个分类就不够明确,人们只对某些比较常见的可回收垃圾有认识,而对于不常见的可回收垃圾就不太明确了。
此外,在社区管理员的陪同下,调研团成员对小区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居民小区的硬件设施参差不齐,给垃圾分类处理的前端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有的居民小区设的垃圾箱是分类垃圾箱,而有的小区则是没有分类的垃圾箱。由此而来的后果就是,垃圾产生的前端没有处理好,垃圾就没有进行分类。社区管理员说到,垃圾分类近年来才正式提出,许多小区没有对垃圾分类做好实际的处理,导致的结果就是现阶段垃圾分类不够普及,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也不太科学。
8月7日下午,在社区管理员的帮助及宣传下,调研团成员汪婧在**广场进行了一次垃圾分类讲解。前期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调研团成员得以更加贴合当地实际的情况整理好需要讲解的内容。主要是对当地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讲解。
听说有志愿讲解,居民们很快就来到了广场准备听讲,其中不乏一些小朋友们。调研团成员汪婧同学对垃圾分类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用生动形象方式讲述了垃圾分类的实用知识:猪能吃的是湿垃圾,猪不能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可以卖了换猪的叫可回收垃圾。小朋友们听到之后很开心,事后问他们是否记住了,他们的回答十分统一。
之后调研团成员还讲述了垃圾分类的优点、处理方法等。比如垃圾分类处理能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等,对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一般采用卫生填埋的方法、对厨余垃圾进行生物就地处理堆肥等。听完本次讲解后,有居民说,这次讲解让他对垃圾分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之后会注意垃圾的分类。还有一部分居民说到,要多方联手,才能更好地促进垃圾分类的进行。
至此,调研团成员在湖北巴东的垃圾分类宣传实践已全部结束,调研团成员汪婧同学也表示,自己也在本次实践中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以后也会践行垃圾分类的措施,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