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医三下乡:“从古观今探穗,传承岭南医学”薪火实践团岐黄穗寻队探寻广东中医药博物馆
博物馆简介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坐落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区内,是直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综合性高校博物馆。前身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于1956年建设的中药标本室、药圃及1996年建设的医史馆,2001年整合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万余件,5931件文物收入国家文物数据库,中药标本2000多种、1万多瓶(份),室外药圃栽种中草药2200多种。现广东中医药博物已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
1博雅厅——发掘近现代广东中医发展故事
“筚路蓝缕启杏林,百年峥嵘育英才”这行字体现的是近代广东中医教育的发展故事的缩影,是对百年前广东中医药界的仁人志士抗争图存,弘扬国粹,借鉴西医教育,兴办中医学校,发展中医药教育的历史研究专题展,纪念了那段峥嵘岁月,具体特殊的意义。
在近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冲击下,传统中医被打上了落后与腐朽的标签而被大加批判,而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废止中医案”更是把中医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中医界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从最初的请愿抗争再到后来的寻求中医的内部革新,从最初的分散对抗再到后来的团结一致,在这一过程中,中医也在不断地成熟壮大起来。
广东地处岭南沿海,自古以来就是中药的生产基地和进出口集散地,历史悠久、商贸繁荣。中药行业经过发展至清代已经逐渐为成行成市,形成著名的广州“药业八行”、香港“药业三会”,例如参茸行、药片行等。省港药业组织是广东近代投资兴办中医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以下图片展示了广东一带老字号的中医药商的标签,例如陈李济、活络丹、枇杷止咳露等等。
2医史馆——展现岭南医学的独特成就
医史馆展示了原始社会至现代的医史文物和文献2000余件。从医药创始到体系形成、从晋唐医学到宋金元医学、从明清医学到近代医学、从现代中医药到岭南医学,充分展现中医学发展历史轨迹和岭南医学的独特成就。在医史馆内,独家馆藏医史文物有清代王晋绘《名医叶天士遗像》、商代刻有“疾”字字样的甲骨片、明代洛阳龙门石窟药方洞拓片、清代十二时辰药瓶与十二生肖药瓶等。
3岭南医学馆——深刻反映岭南瘟疫发展史
岭南医学馆以史为纲,分古越医药萌芽、南越医药起步、岭南医药开发、广南医药进步、广东中医崛起、岭海医学先声、南粤中医新貌等7大单元,通过文物、图文、场景复原等形式,集中展示岭南医学发展源流与历代岭南名医学术成就。
在器物类藏品中,主要是用于盛装治疗和预防瘟疫的药物,最为珍贵的是民国时期石湾窑制绿釉乳钉纹王老吉凉茶瓷罐。王老吉凉茶创制于清嘉庆年间,对瘟疫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岭南中药馆——尽收眼底的岭南中医文化
岭南中草药液浸标本展区是贯通3个楼层的中庭展览,展出以岭南中草药为主的600瓶药用植物原色浸制标本,晶莹通透、色彩斑斓,站在馆内不同楼层观赏,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美感,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中药水晶宫”。
岭南,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地跨申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湿热的气候及充沛的降雨量,打造了生态环境优、品种多、产量大的天然药用动植物宝库。俗称的“川、广、云、贵”药材,其中所指的“广药”在岭南逐步形成了以阳春砂、巴戟天、广藿香等为代表的一批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优势。
岭南人依靠岭南丰富的药用动植物瓷源,涌讨凉茶、药膳、煲汤等形式,进行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形成了与中医药息息相关的岭南特有习俗。陈李济、王老吉等百年老字号光彩耀世,在全国传统医药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岭南中药展斤展出常见岭南地产中草药,广东地区习用中药材、“广药”、“广东省立法保护岭南中药材”、海洋药等药材药物标本等各类中成药,介绍岭南中草药发展概况和岭南特色中医药文化。
5邓铁涛纪念馆——国医大师背后的故事
邓铁涛(1916~2019年),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岭南医学是中国地域医学的杰出代表之一。20世纪80年代开始,邓铁涛教授提出了“岭南医学”的概念、倡导发展岭南医学学派、带领团队对岭南医学进行了大量的总结和研究。在邓老的大力推动下,岭南医学研究至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6邓铁涛与邓老凉茶
在广东,邓老凉茶可谓是随处可见,尤其是广州的老城区。而它的背后满载着邓老与预防SARS的故事。2003年2月中旬的广州市,SARS进入发病高峰期,当时已是87岁高龄的邓铁涛站出来说,SARS是温病的一种,而中医治疗温病历史悠久,用中医药可以治好SARS。同年年4月,中央电视台公布邓铁涛推荐的一份预防SARS的药方。后来,邓老在原来预防SARS药方的基础上稍作改动配成邓老凉茶的配方,“邓老凉茶”就此诞生。
7队员感悟
有幸来到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这次实践我通过不同的地域视角感受中医药的魅力,让我体验到从小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看似平平无奇的生活习惯、用药习性背后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也更加坚定传播好学习好中医药,走遍大江南北品味不一样的中医魅力。
——冯新宇
在探访广州中医药博物馆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同时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中医药文化能否为社会所用。在此次参观走访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陈苏萌
本次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的参观之旅让我了解了岭南中医的发展历程与丰富内涵。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岭南地区道地中药材的展览,“十大广药”、“粤八味”、“四大南药”等岭南道地中药材体现了岭南地区中药材资源之丰富,使我收获良多。
——王猛
- 聚焦产业发展,开展社会实践
- 为深入调查了解杏产业及杏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泾阳县、彭阳县杏产业调研队于9月1日——5日前往彭阳县实地
- 09-05 关注:4
- 南航人文学子走进红色基地,学习先辈精神
- 2022年8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追寻百年足迹,传承红色星火”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南京雨花台
- 09-05 关注: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