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一百周年,我跟随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砥砺共青实践团来到青岛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团委,展开为期四天的实践调研。通过网上材料的收集,我们发现,市职业教育中心团委的团学工作贴近青年学生实际,重视思想引领工作,硕果累累,因此,本次实践活动的第一站选择来到这里进行参观学习。
图为实践团成员抵达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讯员 罗亚男 摄抵达后,校领导带领我们围绕校园进行参观。整个学校占地面积大、教学建设齐全、绿化景观赏心悦目,一进入就给人以宽敞明亮之感。随后,学校团委书记孙元栋带领我们来到“恩铭团校”参观并了解学习了团校的历史。放假期间,这里留校的学生不多,团校內没有了往日热闹景象,显得有些冷清。一进门,团校后墙上的“青年创造未来”六个大字映入眼帘,彰显着团员青年的信心与活力;环顾四周,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一幅幅讲解,我们凑近去看,发现这里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青岛团组织的历史发展脉络。
根据孙书记的热情讲解,我们了解到,这里之所以以“恩铭”命名,源于他的发展历史:1923年11月18日,青岛历史上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成立,邓恩铭任书记,带领青岛的团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墙壁上挂着的一张张海报中,我看到了青岛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纷纷投入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心中不由燃起敬畏之情。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恩铭团校。通讯员 罗亚男 摄那个年代,中国上下笼罩在战争的阴霾里,本应该坐在明亮的教室中学习知识的青年同学,乱世中无法求得一张书桌,于是,他们勇敢接过了时代赋予他们的接力棒,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扛起刀枪,挥舞笔墨,在各自领域中发挥着自己的青年力量。而这里以“恩铭”二字命名,应该正是为了鼓舞广大青年积极向团组织、党组织靠拢,投身于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当中。暖黄色的灯光下洒在团校内,浏览着墙壁上一幅幅生动详尽的解说图文,我接受着革命先烈们红色精神的洗礼,对先烈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参观完毕后,我们对孙书记进行了访谈。我们了解到,职教中心团员青年每周三定期前往胶州市敬老院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项志愿活动学校已坚持十
余年。在我看来,这一活动是对广大团员走进群众、服务社会的很好注解。当今很多团支部的团课制度趋于形式化,团组活动单一, 无非就是校内志愿、团课、团建活动等几种,导致很多团员积极性不高,团支部建设缺乏活力,如果每个团支部都能像职教中心团委一样,把团支部建设落到实处,广大青年必能更好的领悟时代使命,以更积极的状态参与到祖国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来。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学校团委书记孙元栋。通讯员 罗亚男 摄
在办公室访谈后,我们环顾四周,书架上陈列着的一面面闪亮的荣誉证,无不展现着职业教育中心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坚定的力量。近年来,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团委一直发挥着对学校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作用,曾先后荣获青岛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胶州市青春担当好团队、青岛市五四红旗团委、胶州市五四典型等多项荣誉。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恩铭团校前合影留念。通讯员 代玮
摄在近几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了解到青岛当地的红色团史,学习了先进团组织的建设理念和工作模式,更重温了革命先辈对于祖国建设的热血之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这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从革命先辈手中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就有义务、有信心运用自己的所学所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