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没有文化的根源,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民族;掐断文化的根脉,失掉根本,也就没有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习俗,即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是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体现。为了弘扬文化自信,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风俗特色,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8位同学组成“丹青曲韵赓文脉,循声觅俗续灯火”社会实践队,以探究山东省16地市风俗特色为出发点,深入传统,推陈出新,助力弘扬文化自信。在探访山东省滨州市时,队员们选择了滨州民间剪纸这一传统特色风俗。
源远流长,寓意深远
剪纸作为中国优秀传统习俗已存在上千年的历史了,而作为齐鲁大地的一份子,滨州剪纸则在传统剪纸上演化出了新的特色,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在黄河水的滋养,齐鲁文化的洗礼下,它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展现着别具风采的文化神韵,表达着黄河沿岸子民对生活,对劳动,对生命的向往和追求,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滨州儿女,铸就了滨州儿女踏实肯干,勇往直前的劳动精神和开拓精神。在2008年,滨州民间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寻访百家,深究奥义
实践队员在不打扰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对校内滨州籍贯的同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通过访谈发现,如今一代“新滨州人”对于滨州民间剪纸的认知不全面,更多是父辈知晓。实践队员在被访者的帮助下,与被访者家中老人取得了联系,获取了许多关于滨州民间剪纸的信息。同时,实践队员还进行了大量文献与资料查阅,不断加深对滨州剪纸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