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一“路”生花调研团前往河南省清丰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月16日,为深入了解“四好农村路”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山东大学(威海)社会实践团队一“路”生花调研团于河南省清丰县大流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李振旗对乡政府内的主要领导同志进行了访谈。
上午9点,团队成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到达大流乡政府机关内,访谈在当地的乡村振兴办公室围绕着本次的调研主题展开。大流乡人大主席崔永杰首先就提出的“地方特色”问题作出回答。崔永杰指出,大流乡在国家与地方政策的扶持下,坚持“依托政策,因地制宜”的思路,发掘食用菌新兴产业潜力,增质保优,实现经济增长。扶贫办主任时俊立就“脱贫过程中面临困难”这一问题做出回复。时俊立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流乡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比大,村民收入有限;另外,受洪水影响,大流乡农业、水利、交通等方面受挫严重。目前本地正在创新脱贫思路,注重通过转移支付与就业引导增加村民收入。崔永杰、时俊立共同对大流乡成为全国脱贫典范、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二人表示,脱贫攻坚要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同时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发扬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推动脱贫工作顺利进行;此外,党员干部奋战一线、身先士卒必不可少。在抗洪救灾当中,党员干部理应及时展开返贫监测工作,组织人民持续作战,恢复生产,防范规模性返贫现象。
本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帮助团队成员对实践的进一步开展有了更好的把握,同时有利于团队进一步了解“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实践团队提供了关键信息,对团队后续活动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振旗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一“路”生花调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