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韦永浩 周昕 管秀男)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13日至7月18日,安徽医科大学“循足迹,医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韦永浩的带领下前往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开展“三下乡”活动,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赓续红色精神,砥砺奋进力量。
抗洪精神永不朽,丹心从来系家国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蒙洼大地上浩荡的淮水如绸缎一般向东流去,王家坝闸如卫士一般守护在侧。实践团一行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王家坝闸和王家坝抗洪纪念馆。站在王家坝闸上,看淮水汤汤,体千里淮河第一闸之雄壮,感前辈抗洪艰辛治水不易,悟王家坝精神之高风亮节。
走进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如同打开一部淮河抗洪救灾历史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的淮河流域简图以及大厅地板上一条蜿蜒曲折的缩小版“淮河地图”,全面展示了淮河流域的地形地貌。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七个展厅,通过照片、文献、实物、影像和讲解,向成员们展示了淮河治理、抗洪抢险、生产自救、领导关怀等伟大的光辉历程,成员们也由此深刻体悟到蒙洼人民长期以来与洪水抗争的艰辛和“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内涵。随后,带队指导老师韦永浩带领党员及预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图为指导老师韦永浩带领党员及预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张正摄)
在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采访了抗洪一线医生张道理,坚守初心,温情守护人民,践行党员和医者的责任担当是他的真实写照。在最后,他送给实践团成员这样一段话,“希望你们能以医之道,济世为先,勤勉敬业,求实创新,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信念,有职责担当,有仁爱之心的社会有用之才。”
就业扶贫立新功,非遗柳编话传承
就业是增加脱贫户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抓手,跟随总书记的步伐,实践团来到了红亮箱包厂,走入高大宽敞的车间,看到完善先进的生产设备,看到工人在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工位上熟练的操作着。这样家门口的小微企业让工人有了稳定的工作、较高的收入,它也正逐步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园以解决王家坝人民的就业问题。在展开就业帮扶的同时,红亮箱包厂以人为本,办起了免费的儿童托管班,解决了员工家庭的后顾之忧。经过此次参观,团队成员对红亮箱包厂的品牌名称“轟安”的含义——“创轰轰烈烈的事业,过平平安安的生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阜南之于柳编,是萌芽的初生,是成长的基础,是工艺传承蓬勃发展的土壤,柳编之于阜南,是历史的情怀,是时光的序曲,是经久不息的乡土情怀。实践团一行来到了黄冈镇柳编展示之乡,欣赏玲琅满目的柳编制品,赞叹蒙洼人民充分发挥杞柳优势的智慧。从生活用品到观赏艺术品,从生产工具到家具家居无不体现着蒙洼人民对非遗的传承和创造、创新精神。实践团成员在与非遗传承人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非遗文化在时代浪潮下的重生,并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时代气息。
因地制宜谋发展,乡村振兴惠民生
“芡实遍芳塘,明珠截锦囊。风流熏麝气,包裹借荷香”。7月15日,实践团来到了老观乡,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踏过的芡实地,听芡实成为大家致富的“黄金豆”的故事,学变对抗为适应、变水患为水利、变劣势为优势的方法,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为更加深刻领悟乡村振兴的实际意义,实践团又前往郑台孜村,跟随村民走过蜿蜒盘旋的乡路,踏入毛豆田地,和农民面对面交流。成员们通过亲身的劳动实践积累了农作经验,磨炼了意志,亦体会到身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发扬劳动精神,知行合一,在劳动中实践,在劳动中锻炼,才能真正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意义。郑台孜庄台村民用真挚朴实的语言向实践团表达了对泄洪决策的理解和支持和对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认可,成员们真正领会和感悟到了蒙洼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长期的抗洪斗争中所形成的“王家坝精神”的精神内涵。
图为实践团帮助当地村民采摘毛豆(张正摄)
白鹭齐飞歌蒙洼,庄台人家换新颜
“绿树村边合,碧水绕庄台”。在阜南县党校程淑婉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身临其境走进西田坡,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感受独特的庄台文化和干群同心汇就的新时代庄台发展新画卷。
庄台是蒙洼人民居住环境的代名词,更体现着几代人的坚守与奉献,展现着蒙洼人民谱写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赞歌。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村民王今桂家,观看屋内保留下来的陈设,实践团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受灾的蒙洼人民的亲切问候和关怀。如今,王今桂成为了阜南县曹集镇老王农庄有限公司创始人,注册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开起了芡实超市、垂钓中心和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西田坡村民自力更生、继续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安医学子显才干,医助民生促健康
在王家坝镇卫生院,实践团与医务人员一起走村入户,为当地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并为崔集村的老人们提供健康服务。在此次实践中,团队成员将理论融于健康志愿服务中,使得自身的医学知识更有力量。
图为实践团走村入户提供义诊服务(张正摄)
同时实践团深入王家坝中心学校,将安徽医科大学的“人人习练新六艺”素质教育品牌带入课堂。在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法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同时让黄梅戏和太极拳走进校园,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从王家坝闸和抗洪纪念馆到红亮箱包厂,从老观乡芡实基地到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边走边看,用脚步丈量蒙洼大地的奉献情怀;边寻边访,用耳朵去聆听蒙洼群众的感人故事;边采边播,用镜头去记录阜南蒙洼的魅力蝶变。实践团寻访总书记足迹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实践初心、厚植家国情怀、努力成长成才的过程。作为安医学子,我们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融入医学生弘毅担当、康民济世的时代责任,不断把寻访到的总书记足迹和伟大实践转化为激励自身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挺膺担当的不竭动力,在社会大课堂里学思想、建新功,不断用激扬的青春向美丽中国告白。
图为实践团在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前合影(张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