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热情如潮,7月29日百色人才发展基金会组织来自中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共计50名大学生开展2023年在百实习实践大学生实地调研公益活动第二批,在实践活动中切身体会新时代乡村振兴成果,激发了大学生投身基层、建功立业的无限热情。
追寻黄文秀的足迹,探访百坭村的蝶变
实地调研队伍第一站到达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百坭村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同志担任第一书记的原驻地。实践调研队伍先后参观了黄文秀先进事迹展、办公居住室及百泥村现今的村容村貌。听取讲解黄文秀同志生前在百坭村驻村期间的生活、工作和所作贡献,了解了百坭村的前后巨大变化。驻村期间,黄文秀同志深入一线,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拜访了全村195户村民,和百姓打成一片。在黄文秀同志的带领下,百坭村在2018年实现全村贫困发生率从 22.88%下降为2.7%。
然而由于遭遇山洪,黄文秀同志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黄文秀同志真正做到了把人民举在头顶,百坭村也将黄文秀同志铭记。黄文秀同志的工作牌永远不会摘下,因为在村民心中黄文秀同志只是请了一个很长的假。如今百坭村在黄文秀同志精神引领下,逐步完善道路、水利、文体等基础设施,当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住一业的美丽新乡村。此外,黄文秀同志为之奔走的文秀幼儿园已福泽百坭村157名小朋友。
种桑养蚕助力脱贫攻坚,实践队伍见证加西村的变化
中午实践队伍留在百坭村用餐,稍作整顿后实践队伍来到第二站——凌云县下甲镇加西村。跟随加西村党支部书记黄森的脚步,实践队员们前往参观了加西村集体经济大蚕房,实地调研加西村的种桑养蚕产业。加西村从2011年开始实施种桑养蚕的集体经济,桑叶从刚开始的76亩到如今的两千多亩,全村百分之八十参与养殖。每年的养殖期为四月到十月,共出十批蚕茧,平均每批带来六千元利润,一年下来可达到平均每户六万元的收益。在种桑养蚕过程中,当地人民利用麻将来自制脱茧机,大大提高了脱茧的效率。同时,还利用桑果来泡酒,体现出当地淳朴的酿酒文化。
参观平怀村农家书屋,聆听第一书记的故事
实践队伍的第三站来到了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第一书记郭海涛为实践队员讲解平怀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成果。在平怀村的农家书屋,郭书记兴致勃勃地向实践队员介绍书屋建设成就和村集体获得的以“全国文明村镇”为代表的各项荣誉。在书屋外侧的凉亭上,实践队员乘着清风眺望整个平怀村——左边是2010年泥石流后重建的村落,右边是郁郁葱葱的桑田。郭书记讲解到:“桑树分为两种,果桑和蚕桑。果桑用来酿酒,蚕桑进行养殖。”这就是平怀村民致富的法宝。最后郭书记叮嘱实践队员并希望青年学生可以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为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体验浩坤湖美景与猪笼洞险峻,感受浩坤人民的艰辛与希望
随后实践队伍跟随带队老师来到该次实践的最后一站——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浩坤湖古称"东湖",湖光山色处处成美景,泛舟于浩坤湖上,湖光潋滟,层岩叠嶂。近年来,凌云县充分发挥地理优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原生态旅游的同时也结合了长寿养生文化、瑶壮民族文化,高规格打造浩坤湖景区,带动浩坤人民发展特色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党领导下以旅游促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生态旅游成为浩坤湖周边群众脱贫奔康的支柱产业。
猪笼洞紧挨浩坤湖,是一个形似“猪笼”的天然坑洞,是当地村民用竹竿和藤蔓在洞内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爬梯连通洞顶,爬梯高约70米,近乎垂直于地面,这个爬梯但却是过去浩坤村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实践队伍跟随讲解老师攀爬了猪笼洞,路途遇到雷雨天气,很难想象村民们是如何背着重物来穿越这接近90°的梯子。实践队员深切地体会到了浩坤人民以往的艰苦生活,以及克服困难、勇敢无畏的精神,与此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工作在基层的成效,这里人民的生活在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