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日前,滁州学院赴寿县“感受历史,建设文化名城”社会实践队于2023年7月21日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寿县历史文化,感受寿县人文风情,调查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与成果,深入了解系统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落实与成效,弘扬优秀传统中华文化,保护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为传播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贡献出青年力量。
线上沟通
赴寿县“感受历史,建设文化名城”社会实践队于7月21日线上讨论行程和工作安排,以确保此次实践可以顺利进行。
查阅资料
7月22日小组成员线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城保护与开发相关背景与政策,致电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敲定采访和参观时间并准备紧急预案。
参观寿县古城墙西门
寿县古城墙,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始建于宋,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明清时曾多次修葺,已历经900多年。寿县城墙有四门,东门称为宾阳,南称为通淝,西门称为定湖门,北门称为靖淮。而四门的瓮城也依然保存。寿县城墙作为宋至清代古建筑,同时也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结晶的标志性建筑。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赴寿县“感受历史,建设文化名城”社会实践队于7月23日上午在寿县城墙西门集合。寿县西门,又名定湖门。为方便交通,1975年拆除了西门瓮城。后随着寿县确定“南工北旅”发展战略,寿县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为充分发挥古城旅游优势,县政府在2012年对西城门即定湖门进行复建。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县古城墙进行原貌恢复,按照国家文物局的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原貌恢复。现已修复完善,复建后的定湖门呈现明清时期风格,与整个古城风貌相一致。恢复旧貌的定湖门与东门宾阳门、南门通淝门、北门靖淮门遥相呼应,一展古城2000余年的灿烂文化与风采。
据史料记载,古寿县城西一带原为寿西湖,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沙鸥翔集,归帆片片,西门建有瓮城,内门西向,外门北向,内门两侧墙壁上镶有两块青石刻,分别刻着一面鼓和一面锣。这就是寿阳内八景之一的“当面鼓对面锣”。
实践队员在寿县西门参观“当面鼓对面锣”吴雨洁摄
参观寿县古城墙南门
队员们于当日傍晚来到寿县古城墙南门。寿县南门,又名通淝门。傍晚的通淝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队员们在通淝门前的广场上还遇到了一支寿州锣鼓队。寿州锣鼓队的演奏乐谱,是综合了江淮地区传统的“十八番”“凤凰三点头”“兔子扒窝”“长流水”“大、小绞丝”等锣鼓谱的精华并加以改编而成。演奏效果既具有中国南方锣鼓特别是江浙一带“十翻锣鼓”的舒缓、柔和的特点,也具有北方中原地区“威风锣鼓”的高亢、激昂的特点。
寿县古城墙南门金艾摄
参观学习寿县孔庙
7月24日实践小队来到了寿县孔庙进行参观调研。寿州孔庙位于寿春镇西大街中部,始建于唐代,移建于元代,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群面积5739.05平方米,是安徽省现存建筑体量最大的孔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建筑物、构筑物,经过维修,保存基本完好,包括供奉孔子及其弟子的大成殿、敷教坊、明伦堂、寿州碑廊等,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实践队员在寿县孔庙学习寿县特色文化程璐摄
寻访寿县文化馆
在寿县孔庙负责人介绍下,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寿县文化馆进行采访学习。寿县文化馆成立于一九五二年是一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寿县文化馆以开展群众喜爱、参与面广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抓手,以文化项目品牌为己任;以重大赛事和节庆活动为目标,分别把正阳关抬阁、肘阁(国家级非遗名录)、寿州锣鼓(省级非遗名录)做为品牌项目打造。近年来,这些品牌项目分别参加了央视“心连心”情系大别山慰问演出(2002年),云南昆明“首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2007年)等活动。在山西省“远中杯”全国鼓王大赛上获得最佳鼓王奖(2009年),抬阁、肘阁获得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09年),山西大同“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获银奖(2010年),第一至三届中国农民歌会(2008年-2010年),央视欢乐中国行栏目“魅力六安”节目的现场录制等。另外还有寿县少儿书法、美术大赛,主办单位:寿县文化馆,创办于1998年,每两年一届,至今共举办8届。
参观安徽楚文化博物馆
7月25日上午,小队成员来到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位于寿县新城区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范围内,是中国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其展陈内容包括“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两个基本陈列和“寿春寿文化”专题陈列。安徽楚文化陈列主要包括立国江汉、东进江淮、徙都寿春、楚韵悠长四个单元,寿县文明史陈列主要包括淮夷旧邦、两汉寿春、秦晋纷争、隋唐寿州、寿州之战、宋清寿州、革命沃土七个单元。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博物馆建设、展陈理念和现代技术设备,较好展示了安徽楚文化和寿县历史文化,是一座大中型的现代化、地方性综合博物馆。
实践队员参观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文物程璐摄
“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化的兴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安徽寿县,一个经历岁月洗礼打磨而出的一颗明珠。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要载体,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历史文化遗产也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是历史文化研究和现代科技文化创新、发展的依据。大量古代科技和艺术成果至今还在被利用、借鉴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合理利用和管理历史文化遗产。
此次调查学习赴寿县“感受历史,建设文化名城”社会实践队主要采取实地考察、实地调查、网络调查问卷以及网络上所提供的资料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城市建设情况。通过实地考察与调查明白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意义所在。并通过当地相关部门获得相关数据,对后面的调查结果讨论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依据,使得所提出的关于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更具可行性。
此次实践活动培养了大家的组织协调能力、组员内沟通能力、调查对象沟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学术调研结合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素质完善个人品质,培养更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意识到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去。
赴寿县“感受历史,建设文化名城”社会实践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