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此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三下乡“菌临天下”乡村振兴实践队来到藏在福建省宁德市的“菇城”古田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探寻古田县食用菌种植的百年历史。
一、探寻茶树菇种植环境
第一站,实践队成员来到了古田县桃溪镇仕坂村茶树菇种植基地。此时正是茶树菇采收的季节,队员们跟随负责人来到了茶树菇的培养和育成地——茶树菇棚,棚内排列整齐的栽培架上摆满了菌筒,茶树菇就生长于其中。
负责人告诉我们,过去村中茶树菇的种植户们采用木屑、石灰和茶粉作为培育菌种的底料,虽然成品美味,但生产规模却因此受限无法扩大,且木屑通过砍伐树木才能取得,不仅价格高昂,还严重危害了环境;如今,在党支部的号召带领下,菇农们统一使用棉子壳为底料进行茶树菇栽培,极大节约了种植成本,且种出来的成品十分精美、口感上佳,茶树菇的销量随之日益见长,菇农的生活水平也得以改善。
二、深入茶树菇加工过程
见到了茶树菇未采摘的样子,队员们心中生出一个疑问:平时餐桌上见到的茶树菇和在基地看到的样子似乎并不相同?为了解答我们的疑惑,下一站,负责人带领我们参观了茶树菇烘干和加工的工厂。
负责人告诉实践队,刚采摘的茶树菇储存时间极短,需要经过烘干加工才能够进入市场流通。来的早不如来得巧,有一座烘干炉恰好完成工作,队员们便有幸目睹了新鲜茶树菇刚刚烘干出炉的模样。
这批美味的茶树菇不久后就会装袋上车,汇入市场,最终流入千万百姓的餐盘里。
稍作休整后,当日下午,实践队再次出发,来到了一处食用菌流通加工的仓库里。
仓库中堆叠着各式各样的食用菌制品,银耳、竹荪、茶树菇比比皆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银耳制品种类最丰富:有大小不一的烘干银耳、单独封装的锁鲜银耳,还有碎散装袋的银耳花。仓库的负责人告诉队员,初步加工过的食用菌成箱成袋运到仓库后,会在这里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完成如包装、切割、计量、分拣、刷标签等加工活动,并根据客户需要适量发货,这是食用菌产品流通上市的必经之路。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实践队队员上手体验了组装食用菌包装的过程。临别前,我们品尝了工作人员亲手用“银耳花”熬制的羹汤,心中充满了温暖。
指导老师|钟机
撰稿|菌临天下暑期调研实践队 林昊、张秋涵
摄影|菌临天下暑期调研实践队顾凡、陈宇楠、施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