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推进乡村旅游振兴,7月9至7月20日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躬行实践”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保定市涞水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学院团委书记梁文贤老师和专业老师郝博炜老师指导下,阎铭扬、周静、刘茹萌、马怡宁、商贺柛、谭湘怡、李桐7名队员来到涞水县三坡镇百里峡村,以百里峡村特色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探索当地乡村旅游振兴过程中多元主体共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在野三坡创始人王宝义的带领下,历经磨难,野三坡百里峡景区于1986年正式运营,通过不断创业、不断开拓,百里峡景区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自2012年以来,百里峡村经历了“7.21”灾后重建、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河北省首届旅发大会等重要蜕变,百里峡村跃升为“百里峡艺术小镇”,2018年被河北省旅游委评委“河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2019年被国家文旅部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图为实践队员在百里峡艺术小镇前合影。通讯员 周静 摄
改革开放以来,在野三坡创始人王宝义的带领下,历经磨难,野三坡百里峡景区于1986年正式运营,通过不断创业、不断开拓,百里峡景区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自2012年以来,百里峡村经历了“7.21”灾后重建、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河北省首届旅发大会等重要蜕变,百里峡村跃升为“百里峡艺术小镇”,2018年被河北省旅游委评委“河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2019年被国家文旅部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初实践——感悟乡村旅游成果
实践队首先实地考察了百里峡村自然资源保护情况和生态环境改造现状,通过参观村史馆了解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整体脉络,挖掘“平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文旅资源。为牢记百里峡村从乡村旅游脱贫到乡村旅游振兴过程,百里峡村党支部设立了专题展厅,同时,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子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在与当地村民的交谈及实地参观中,实践队员感受到基层干部与群众对于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造和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的重视。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村民。通讯员 谭湘怡 摄
学理论——探寻乡村旅游模式
实践队在百里峡村党群活动室观看了野三坡宣传视频并与基层干部进行访谈交流,百里峡村乡村旅游发展采取“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市场运作”多元主体共治模式。作为河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百里峡村积极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双带”模式和把产业培育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利益连接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的“四起来”模式,已初步形成集“民宿旅游带动、工商资本带动、旅游合作社带动、自然资源带动、驻村帮扶带动、龙头企业带动”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在参观、走访、座谈过程中,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发动全社会多元主体力量参与到乡村旅游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参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最终要靠一大批人才来推动,未来仍需调动企业家、本土能人、大学生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的发展,通过他们的学识、思想、资源等优势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图为实践队员访谈基层干部。通讯员 周静 摄
再实践——赋能乡村旅游振兴
实践队深入考察了野三坡大峡谷内的开发建设情况,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展现勃勃生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风尚,实践队成员依托抖音平台进行云直播,在宣传河北形象中发挥青年人的优势,积极推介百里峡地区的发展机遇、营商环境和旅游资源,争做宣传河北的代言人。
图为实践队员策划直播活动。通讯员 周静 摄
实践队成员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优势,创新思维赋能乡村旅游振兴,探索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机制。野三坡景区“双带四起来”的多元主体共治模式,适合在更大范围领域内推广,百姓满意度较高,易于操作,能带动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效果,符合生态环保理念。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躬行实践队将持续奔赴衡水市滨湖新区魏家屯镇王家口村和石家庄市平山县李家庄村,深入开展“乡村旅游振兴,多元主体共治”调研活动,真正扎根基层,走进乡村,将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践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