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海学子三下乡:探寻古墟故事,延续历史火苗
广东海洋大学百千万工程益海富渔团队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7月7日至15日前往广东省阳春市陂面镇新民村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团队通过向当地村委书记、实地考察与展开小组会议等多种活动形式,探寻陂面镇历史古迹,传承历史文化。
探寻文化底蕴,助力乡村发展
阳春市陂面镇新民村的重阳古墟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每年只有重阳节这一天是墟期,俗称“怪墟”。在墟期,周围的街道会形成摊位进行中草药材售卖。2017年重阳古墟被列入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阳古墟改造提升工程主要是依托重阳古墟历史文化底蕴,以中草药集散地及中医养生文化展示体验为特色,打造集农、商、游、住、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优美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在进一步提倡和培养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益海富渔团队以重阳古墟为出发点,依托重阳古墟的文化底蕴,助力陂面镇新民村乡村改造发展。
聆听古墟故事,感受古墟精神
益海富渔团队对重阳古墟的非遗传承人周志豪先生进行采访后,得知重阳古墟是为纪念隋朝伍壬公医德高尚、治病救人而成墟。重阳古墟位于阳春市陂面镇新民村县道崆峒至黄牛头中段,古墟源远流长。据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将军伍子胥的后代南迁至陂面,至隋朝伍壬公在陂面治病救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受人爱戴。而在某一年重阳节,伍壬公正在草堂诊病,中途却因狂牛冲撞踩踏导致惨死。当地民众痛惜怀念伍壬公,拆除草堂修建慈云庵,以此来纪念他,祈求平安添福。后来每逢重阳这一天,远近村民都到庵前买卖中草药,以此怀念伍壬公,这一习俗生生不息,延续了1400多年。2009年8月13日,重阳古墟被列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陂面镇人民政府在重阳古墟设立了碑石,古墟文化不断得到传承、保护和发扬。为发扬当地中草药文化以及促进旅游发展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益海富渔团队通过采访和实际参观调研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村落特色,以便为其进一步建设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建议,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增添力所能及的力量。
助力振兴工作,计划墙绘添彩
益海富渔团队通过采访与实地考察计划选择以当地的特色农业与重阳古墟进行振兴宣传,计划通过以墙绘的形式在村庄的面貌上对新民村特色进行宣传。在实地考察与商讨过后,团队进行了调研与图案设计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并与陂面镇政府展开会议进行实施计划的确认。这一系列的工作使团队在行动上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真正意义上为乡村改造建设添彩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