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美,始于衣冠,达于博远。服章之美为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此为“华夏”也。华,是一种气度,一种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一个人,一件衣裳,一份信仰。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汉服早已不像过去那样受人欢迎。虽然汉服文化的影响力正在逐年增强,但仍有不少外国人对我们的汉服文化有很大的误解,所以汉服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仍需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为此,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传华韵”实践队于2024年1月5日至1月20日期间,通过线下公益课堂的形式开展了汉服文化传播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汉服文化的对外宣传,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丰富的汉服文化,感受华夏文化之美,爱上华夏文明。身为实践队的一员,我颇有感悟。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
为保证实践活动能够有序进行,队长组织我们于1月5日召开了活动前期筹备会议,大家积极参与,热情讨论。我们集思广益确定了队名和队伍口号,队名为“译传华韵”,口号为“踵事增华延薪火,译化天下颂新风”。这两者蕴含着我们实践队的实践态度:我们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为不同语言的“译”桥,对前人的事业进行创新,更好地传承并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华夏文明的深深联系。队伍的实践态度激励了我,队员的团结信任感染了我,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做好本次社会实践,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的信念。
图为实践队队长徐宁为队员介绍实践流程 通讯员 王书阳 供图
青年着汉服,展华夏古韵
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汉服文化,我们和青岛新环球汉语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了一次汉服文化公益课堂。首先,我的队友们准备了精美的课件为学生们讲解的汉服的典故,然后分别从汉、唐、宋、明四朝介绍了汉服的发展演变。其中唐朝和明朝的服饰由我们的两位队员实物上身讲解,她们一个身着唐制汉服,一个身着明制汉服,像是从历史书中走出人物,在场的学生无一不啧啧称奇,感叹着汉服的华美。
这些外国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机构的老师告诉我们:“他们都是主动来找我报名的,他们都想了解汉服”。即使大家语言并不相通,但对中华文明的热爱指引大家欢聚一堂,共品华夏古韵。我在旁边看着也感慨万分,一个文明的力量惊人竟会如此强大,能将原本毫无关系的一群人聚集到一起,这深深地激发了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外国学生介绍明制汉服 通讯员 庞升鑫 供图
青年折纸艺
,
传华夏新风
为了增强外国学生的参与感,除了汉服讲解,我们的公益课堂还安排了汉服折纸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我和另一个队员一起负责,由我们来做折纸教学的指导老师。但他们并非都是英语母语者,汉语也基本是初学者水平,所以这让我们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了许多,在讲解折纸步骤的时候我们尽可能的用简单的英语和汉语与他们进行交流,面对难以解释的话语时,我们便会用手势来沟通交流,沟通的困难并没有使得现场的氛围尴尬,反而变得更加其乐融融。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体验汉服之美,感受华夏风尚。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外国学生进行折纸指导 通讯员 王书阳 供图
青年之声,声声不息
公益课堂结束后,实践队采访了其中一位学生,她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这次的活动,她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汉服的知识,她还会分享给她家乡的朋友们。不仅仅是她,我们课后还收到了很多其他学生的反馈,大家都很喜欢这次的活动并表示希望还能有下次,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兴趣。由此可见,人人都可以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人人都可以讲述华夏文明的好故事,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行走的中国故事。在本次活动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以往不曾听说的汉服知识,也加深了我对汉服文化的了解,让我也进一步走进了真正的泱泱华夏,见证真正的华夏服章。
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历史符号,承载着属于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遗产。新时代,汉服文化不应该销声匿迹,应当被更好地继承与传播。吾辈之青年肩负重任,今后的日子也将继续以青年之声向世界传播华夏之美。(通讯员 衣明鑫)
图为实践队青岛实践合照 通讯员 衣明鑫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