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指苏南江浙一带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总称。承载着江南水乡的历史记忆,凝聚着水乡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吴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文学作品和民间习俗,向世人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能让更多人感受吴文化的韵味,积极探索吴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点,推动吴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华夏吴韵·淬琼古今”团队赴江苏省无锡市梅里古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溯吴地千年文脉
实践团队来到了被称为“至德名邦”的句吴国古都梅村,前往梅里遗址博物馆探寻吴地的千年文脉。这里西邻悠悠千载的泰伯庙,北靠流淌不息的伯渎河,以2018年7月发现的梅里遗址为基础,通过对遗址实施原址保护展示,使公众能够直观接触考古成果,了解运河与原始瓷,传播吴文化,弘扬泰伯精神。实践团队在馆内了解到了吴地起源:3000多年前,泰伯跋山涉水来到了无锡梅里,将黄河流域先进的文化和耕种技术传授给梅里人,并开凿了流淌至今的江南第一条运河——伯渎河,奠定了今日江南的盛世繁华。初入展馆,队员们便被浓厚的历史氛围包围,出土的文物如陶鬲和纺轮,从曾经生活的工具变为了历史的见证。博物馆中保留了两个约500平方米的遗迹发掘现场,含有大量陶器残片、烧土块等。让参观者能走近底蕴深厚的文物遗址,走近历史,沉浸式体验,感受吴地千年文脉。无锡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春秋战国,在无锡生存的先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些瑰丽文化渗入到中华血脉之中,其影响一直绵延至今,奠定了吴文化坚实的基础。
二、品吴地文化魅力
实践团队来到了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泰伯庙。虽历经战火,但历朝历代对此都持续不断进行维护,以此泰伯庙留存至今。走进泰伯庙,幽静无比,主殿门前至德宝鼎上,刻着孔子在《论语》中对泰伯的一段评价“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让成员们对泰伯精神有了初步了解。进入主殿,映入眼帘的便是泰伯雕像,服饰按照周朝头戴冕旒,庄重肃严。泰伯庙不仅是吴文化的象征,也是泰伯精神传承的见证。在至德殿旁边的展板上记载着泰伯奔吴的故事。泰伯奔吴,三让王位建立了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泰伯至贤至德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而且其谦逊礼让、以德立人的理念被后世广泛学习和传承。
三、传吴地至贤之德
在“泰伯奔吴”文化记忆展,成员们看到了吴文化在当今的发展与传承。文化是不断积淀的历史存在,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吴地后世民众的接受而实现的。历朝历代泰伯奔吴的故事不断地被人们书写,通过历史化,典籍、纪念仪式、节庆等方式将社会记忆转化为文化记忆,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从泰伯奔吴的历史记载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之后,泰伯仍旧是无锡地区发展和传承的重要精神符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当地政府和民间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同时,围绕泰伯精神而展开的戏曲、出版、研究与纪念等活动,成为了促进江南地区各项事业繁荣的不竭动力。梅里遗址的发现,为泰伯奔吴等文献记载和历史传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考古研究线索,为华夏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佐证。因此,围绕吴文化展开的研究、保护、弘扬以及创新活动对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延续地方文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9年梅村街道办事处委托设计师设计出了一系列吴文化相关的卡通人物,让这古老文化焕发新的光彩。电影《泰伯》于2023年1月正式立项公示,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吴文化,传承泰伯精神。在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中,不同地区的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吴文化若要实现更好的传播,需要融入当代社会现实,将技术与文化结合,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