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14日,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智助农实践团赴麻城市乘马岗镇缔造红色基地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开展群众调研、组织志愿活动等形式,深入基层群众,传承红色精神,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期间,实践团先后参观了乘马会馆、三条半枪纪念馆、得胜寨战斗体验馆以及麻城家风馆四个红色教育基地。乘马会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革命传统,记录着革命前辈们英勇无畏、为国抗战的斗争精神,通过实地参观和讲解员的生动介绍,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图为张怀芳、熊怡参观乘马会馆(尚晶 摄)
“三条半枪闹革命,二十六将出乘马”,大别山里的乘马岗镇走出了王树声、陈再道等33位共和国将军,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乡”。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三条半枪纪念馆,再次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峥嵘岁月。同时,团队成员对前来参观的本地游客进行采访,“红色文化是麻城人民的精神内核,身为麻城人民我将始终牢记革命前辈们的红色经典,与党同行,与国同行”,她这样说道。活动结束后,张雅行同志作为党员代表带领团队成员在三条半枪纪念碑下重温入党誓词,以当代青年人的声音彰显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图为杨彬在三条半枪纪念馆采访本地游客(雷浩 摄)
走在蜿蜒的彩虹柏油路上,实践团开启了前往得胜寨战斗体验馆的红色之旅。体验馆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现代化技术生动再现了革命英雄们浴血奋战、守家护国的一腔热血,这些令人震撼的影片让他们都仿佛置身于那个血战血染的年代。团队成员们通过模拟真实的战斗体验,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革命战争的艰辛与残酷,国之疆土来之不易,他们将以青年人的担当为国出战,共圆中国梦。
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麻城家风馆学习了孝善文化、进士文化、移民文化等享誉荆楚的优秀家风。从明清时期的先贤家风,到革命时期的红色家风,再到新中国成立的当代家风,继而发展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时代新风,每一种独特的家风文化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他们将会做好青年人的榜样,为全社会的良好风气注入蓬勃的力量。
结束了红色基地的相关活动后,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群众对乡村振兴的期望和需求,实践团深入基层群众,开展了问卷调研和面对面访谈活动,通过两天的调研共收集到有效线下问卷88份,同时也在面对面访谈中记录到了基层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期待,“发展一红一绿产业,大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人才”,德胜寨村的周书记这样谈到。这些意见和建议也将会为当地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图为雷浩、张怀芳、杨彬在村民家中访谈(熊怡 摄)
此外,实践团成员们化身志愿者,走进了乘马岗镇德胜寨村党群活动中心进行志愿活动,从擦桌椅、整理书架到清理文件、扫地倒垃圾等,每一项工作都做得细致入微。他们还主动清理街道,美化村容村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还深入村民家中,帮助村民喂养家禽、打扫卫生、宣传特色手工艺品,同时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村里的学生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开展手工绘画等兴趣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他们还耐心地教授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讲解预防网络诈骗等知识,有效地提升了村民们的信息素养和安全意识。
“材”智助农乡村振兴实践团的麻城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之旅,也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课。他们用付出和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推动了乘马岗镇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入发展,他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走进基层、贴近群众,不断为乡村振兴事业带来青年人的热情和担当。
团队合照
通讯员:雷浩
邮箱:leih09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