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担负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坚定文化自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7月8日,福建理工大学“震”守一方实践团赴屏南县长桥镇,探寻小镇蕴藏的文化遗产万安桥。长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太守,非遗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黄闽辉一同前往。
万安桥,这座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廊桥,横跨在溪流之上,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团队成员们有幸聆听了传承人黄闽辉的详细讲解,深入了解了廊桥的历史渊源、建造技艺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万安桥全景
传承人黄闽辉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生动的语言,将这座古老建筑的故事娓娓道来。万安桥,又称龙江公济桥、彩虹桥,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桥长98.2米,宽4.7米,是现存全国最长的木拱廊桥。万安桥曾于2022年失火,后得以重建。历史上,万安桥经过了三次焚毁,也经过三次重修及多次维修。万安桥采用中国木拱廊桥营造技术,工艺精湛。其独特的木拱结构由三节苗与五节苗贯穿成一个曲形整体,辅以其他构件,以编、撑、顶、拉、别、靠、插、压等力学原理为支撑,成功解决了大幅度拱跨受力难题。这种结构在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我国古代桥梁历史研究的‘活化石’”,早在2012年就入选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安桥不仅是当地人民交通要道上的重要设施,也是当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桥上的楹联、碑刻等文化遗存记录了桥梁的建造历程和捐资者的善举,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团队成员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赞叹。他们纷纷表示,这次实地学习不仅让他们对廊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对中华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黄家一家三代曾数次参与修缮万安桥,守护着万安桥,作为青年师生,需要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入文化遗产的保护者行列,弘扬民族文化、赓续精神血脉。
传承人黄闽辉介绍木拱廊桥构造和技艺特点
镇长张太守介绍万安桥修缮、维护和消防安全、廊桥文化等
实践团结合专业所学,对万安桥进行了全面的损伤检测与结构分析。在检测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分工明确,操作熟练,认真记录每一项检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以评估桥梁当前的安全状况。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桥梁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实践团队还利用BIM软件建立了桥梁的三维模型,并通过Midas专业的工程模拟软件,对桥梁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这一步骤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桥梁结构的理解,也为后续的加固方案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践团成员对万安桥进行损伤检测与结构分析
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福建理工大学实践团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也为当地乡村桥梁的维护与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加深了团队成员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持续关注乡村桥梁的安全状况,积极推广先进的加固技术,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