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并秀。2024年7月12日,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赴宁德市屏南县“大食物观”生态农产品调研实践小队前往前汾溪村开展有关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聚焦美育赋能,旨在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激励青年学生实践中成长,贡献智慧力量。
据走访获知,前汾溪村现有村民230户,人口700余人。村庄依山傍水,坐西朝东,首圆腹肥尾收,犹如鲤鱼吞水,溪流自北向南绕村前而过。前汾溪村独特的地理风貌与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以中国美术学院的陈子劲老师、前汾溪谷创始人吴鸿珍女士,乡野艺校毛华磊校长为首的“新村民”带领老村民正积极拥抱“农业+文创+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未来计划打造成具有浓厚社会美育特色,研学产业优势的艺术村落。在参观与走访了古村落后,实践队指导老师王松良带领我们前往中国美术学院陈子劲老师的工作室,学习交流美育如何在乡村发展中注入新活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前汾溪古村落进行实地走访
在前汾溪乡野艺校,艺校的创始人毛华磊讲述了乡野艺校三年来的成长故事,并介绍了“乡村美育课堂”项目。乡野艺校以“乡村美育课堂”作为起点,孕育了宏伟的“1000个美育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激活乡村文化活力。从“今晚吃什么?”的餐桌美学,到“节日快乐”的节日庆典创新,再到“生态农业1+N”的绿色发展模式,每一个项目都是对乡村振兴路径的积极探索与生动诠释。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乡野艺校毛校长进行合影
通过此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美育+乡土”的独特魅力,也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的新路径。展望未来,随着前汾溪地区美育工作的持续深入与拓展,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文化春天。美育不仅能够成为乡村振兴的一股强大动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审美素养,激发乡村的创新活力,促进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