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绿水青山”实践团于7月20日下午,前往山东省地质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实地参观与交流。这次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专业交流,深入了解矿山修复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际应用,为推动我国矿业行业的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活动开始,八〇一队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介绍了该队的历史沿革、主要工作职责,并系统地讲解了在矿山修复中广泛应用的地貌处理、山体修复以及水体修复等关键技术。特别是在淄博周边地理环境的介绍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切体会到了地质环境与矿山资源开发之间的复杂关系。
随后,工作人员还向实践团展示了丰富的岩石标本,并详细讲解了这些标本背后的历史和形成过程,引发了成员们对地质变迁和矿物资源利用的广泛兴趣。
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积极与工作人员交流讨论,不仅提出了自己对于矿山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见解和疑问,还虚心听取了专业人士的解答和建议。他们表示,今后将把在本次实地考察中获得的知识和启发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广中,为推动我国矿业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矿山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点。实践团成员们意识到,矿山变为“绿水青山”的理想并非空想,而是需要矿业企业开采与治理部门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的结果。通过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矿业生产建设全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环境破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次活动不仅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也为山东理工大学在生态环保领域的教育与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方向。未来,“绿水青山”实践团将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模式,为构建绿色家园贡献更多青年力量。
通过此次深入矿山修复现场的参访,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了绿色矿山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挑战,坚定了在生态保护事业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和践行,绿水青山必将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大的贡献。
撰稿人 李天阔 通讯员 崔孜瑜 王小彤 滕佳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