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姚小刚)为了更深入地感悟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日启程前往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此次参观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学习,进一步激发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深刻感悟革命先烈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践队员们步入陵园北大门,立即被那雄伟庄重的革命烈士雕像所吸引。这群像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高达10.3米,宽14.3米,重达1300多吨,共栩栩如生地展现了9位烈士的雄姿。雕像上的烈士面容苍老、手腕缠铁链、衣衫褴褛,双手攥拳,但依然显得极其威严,他们眼中闪烁着高贵的光芒,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烈士的忠魂永世不忘。整座雕像气吞山河、恢弘非凡,让人立即感受到革命烈士们那种坚定不移、舍生忘死的伟大勇气。队员们眼睁睁地欣赏着这些雕塑,仿佛看见了烈士们英勇牺牲的场景。在革命低潮的危急时刻、在囹圄里的险境之中,他们始终坚持着高尚的理想信念,毫无动摇,最终不惜生命,表现出革命英雄的无畏大爱。
图为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苏宁 摄
随后,队员们到达了忠魂亭广场,歌曲《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在空气中飘荡,悠扬的旋律引人深思:“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你的影子已看不清,我还在寻觅当初你的笑容……”。队员们停下脚步,倾听歌曲,心中涌现出对革命烈士的敬意,不由自主地跟随着歌声轻声吟唱,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奋斗与坚韧精神。随后,他们沿着台阶向前走去,每一步仿佛都踏上了历史的足迹,直至抵达忠魂亭。沿途,庄严肃穆的花坛映入眼帘,而两侧的“忠魂颂”浮雕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生动展现了革命先烈英勇抗争的场景,默默地述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一切都展现了后辈对革命英雄们深深的敬意。纵使困境围困,他们的坚韧不屈精神依然闪烁光芒;纵使道路曲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始终坚定如初;岁月如梭,而英烈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芳百世。
随后,队员们沿着石阶登上了烈士墓群区。这片安息之地沉浸在众多英勇烈士的沉重氛围中。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复兴,毅然舍弃了珍贵的生命。每座墓碑上都刻着一位或多位烈士的姓名和事迹,深深震撼着队员们的心灵。在这里,队员们自觉地反思革命先烈们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满怀敬畏之情。他们默默地向这些英勇烈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这次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经历对实践队员们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和熏陶。通过了解革命历史,他们更加珍惜和铭记革命先烈们的牺牲奉献,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这种体验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党的领导和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也帮助他们明确了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次实践经历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中宝贵的财富,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图为先烈简介展示台 陈宇 摄
最后,队员们在长椅上坐下,观看了一部关于雨花台革命历史的纪念片。这部影片生动地展现了雨花台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再次展现了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成员。影片播放结束后,队员们个个表示,这次社会实践使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也更坚定了为祖国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在观看纪录片 苏宁 摄
这时刻,雨花台不仅仅象征着历史遗址,更是一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场所。每年,数以千计的游客来此,缅怀先烈,汲取其革命精神。雨花台因此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并激励他们勇往直前。在这座圣地,参观者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信念也得到了升华。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雨花台大门处合影 陈宇 摄
参观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后,实践队员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他们深刻领悟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畏精神,深受其伟大精神的震撼和感动。这一体验不仅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也进一步巩固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