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追寻历史遗迹,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青年网湖州7月23日电(通讯员 周刘湘 王正光
)为引导和帮助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利用专业所学服务基层,2024年7月13日至20日,安徽新华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E路星火”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章村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发动青年学生走进乡村,服务基层,记录基层实践,讲好乡村故事,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宣畲族文化,传红色基因
在四面环山,峰兰叠翠,黄浦江源头之地,坐落在其中的郎村畲族被誉为传说中凤凰的后裔。千百年来村民朴素人文的生息,以及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秉承生态理念,乡村风情,畲族特色,使整个村落自然、和谐、人文、天人合一,又独具文化特质。这里有着1项省级、6项市级、10项县级,共17项非遗传承,其中包括响木舞、山哈酒、畲族民歌、九月九、畲族医药、畲族婚嫁、畲族彩带等非遗传承。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凤凰后裔--畲族郎村。从凤麟广场沿途而上,有畲族风情街、民间艺术博物馆等等。每年“三月三”、“九月九”等畲族传统节日,村民们都会穿上畲族的独特服饰,在大舞台上表演畲歌和响木舞,在街边摆上乌米饭、糍粑、黄金粽等美食,场面热闹,趣味盎然。团队成员认真观看了广场上的文化展示,与当地村民亲切交流,了解了畲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团队成员沿着畲乡风情街漫步,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独特,感受着畲族建筑的独特魅力和街头巷尾洋溢的民族风情。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畲乡风情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朱稳治供图
同时,团队成员也来到了安吉县民间艺术博物馆,在村干部的介绍之下,深入了解到了在长期的迁徙和山间耕种生产中,畲族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畲族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月三”、“九月九”、17项非遗传承、山哈酒、畲族医药、畲族婚礼文化、各种图腾、器具琳琅满目。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播畲族文化,E路星火基层服务践行团与郎村村的村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同学们不仅听取了关于畲族文化传承的介绍,还积极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播优秀畲族传统文化。同学们表示,将利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为畲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去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图为驻村干部给团队成员讲解畲族历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朱稳治供图
探百年古宅,寻建筑奥秘
中国古建筑、古村落数量众多且格局代表性,代表着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文脉,古建筑、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弘扬古村落的独特的文化因素。在河垓村,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拥有建于1768年和1858年的章家大院两处古民居。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团队成员在当地村干部带领下,深入调研。阳光穿透古老的屋檐,洒在斑驳的墙面上,仿佛点亮了历史的尘埃,让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团队成员们缓步穿行于古宅之间,手指轻抚过那些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木柱和石雕,仿佛能触摸到时间的纹理,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每一条裂缝,每一处痕迹,都是岁月的见证,都是历史的印记。
图为河垓村章家大院古民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朱稳治供图
通过村干部的讲解,团队成员们不仅传授了关于古建筑的结构、风格与技艺的知识,更将那些尘封的故事和文化精神,如同一幅幅画卷,展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们的心灵被深深触动,不仅对这些古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每一处雕梁画栋,每一幅壁画彩绘,都让他们对古人的智慧和审美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图为河垓村章家大院古民居一角。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朱稳治供图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深入实践,在实践中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服务社会,增加团队的协作精神,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力。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次深刻体验,让团队成员们意识到作为青年一代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才能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换发持久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