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毒品和艾滋病问题常常被贴上各种标签,这些标签往往带有刻板印象和偏见,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加剧社会的误解和恐慌。为打破对毒品和艾滋病的固有看法,帮助公众更加理性和科学地对待涉毒涉艾人群,7月30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独爱不毒艾”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杨凌示范区渭河湿地公园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活动——“拒绝刻板印象”。活动道具由团队成员手工制作,活动类型包括“撕掉标签”和“扎破气球”。
“扎破气球”趣味游戏刚开始,便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前来围观。小朋友们急切地询问如何参与游戏,队长刘世奥详细讲解了游戏规则,“展板上粘满了写着诸如‘接吻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没有潜伏期’‘吸毒能减肥’‘吸毒后会涌现出创作灵感’等文字的各色气球,参与者需站在规定距离外,读出某一气球上的文字,判断出这种说法的对错,并用飞镖扎破气球”。随后,在王腾的组织下,小朋友们有序地参与到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端正了对待毒品和艾滋病的态度。
同时,“撕掉标签”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来往人群纷纷上前查看标签所写内容,把自己认为错误的说法从展板上扯下并撕碎,表明他们对关于毒品和艾滋病的固化思维和刻板印象的反对态度。其中,一位来自肯尼亚的外国友人带着她的小宝宝也参加了活动,团队成员热情地向她介绍了活动的内容、目的以及我国的禁毒防艾手段。交流过程中,她表达了对“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的认可和支持,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多观察社会,多体验生活,多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此外,她分享了肯尼亚面临的艾滋病预防挑战问题,强调通过宣传向大众普及艾滋病常识意义非凡,必须改变“谈艾色变”的状况,打破偏见。
“标签”像无形的牢笼一样禁锢着贴签者和被贴签者,而揭示“标签”背后的真相是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相互理解社会的关键一步。“撕掉标签”和“扎破气球”两场活动本质上都在于帮助公众减少误解,消除歧视,引导公众理解部分涉毒涉艾群体,平等地对待尊重生命,为创造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