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生花传课堂,非遗文化筑成长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支教践初心,微光聚希望”暑期实践团队玩转趣味剪纸课堂
“一剪之趣奇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为赓续中华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弘扬“非遗剪纸文化”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同时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让剪纸文化散发新生的活力。2024年7月4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赴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板舍村留守儿童中心“支教践初心,微光聚希望”暑期支教团队开展了一堂以“让中国传统剪纸文化‘动起来’”为题的手工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用心灵感受传统技艺的沉淀与魅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创造力和手工能力。
活动伊始,主讲成员郭梦宇以一则则民间小故事引出对中国剪纸的基本概况和起源的讲解,生动形象地串联起每个朝代关于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列举出产生于汉唐的“方胜纹”“花鸟贴”、唐宋年间的“蓝印花布”等等,用视频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凝聚民族自信。
在剪纸技巧方面,成员张芙淳对“折叠”“阴阳刻”“刺孔”三部分展开详细讲解,同时演示了“单剪”“二方连续剪”“三角剪”的技法,令学生们对剪纸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为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剪纸魅力,由唐周艺带领各成员共同教学简单的剪纸制作,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绘制生动与独特的线条,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剪纸。他们相互分享与比较自己的作品,彼此交流着心得与体会。
课堂尾声,大家合影留念。照片中的学生们满怀成就感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件属于自己的艺术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团队队长纪芳琳强调,纵观五千年华夏岁月,文化自信始终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持久的力量。也正是为了响应时代号召,本次实践团着重参与了对传统非遗文化的追寻与传承,让剪纸艺术这一项文化遗产的魅力,在新时代、在校园的课堂上,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