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源自西周“六礼”中的“纳征”,旨在促进和保障婚姻关系的形成,是中国传统婚俗中的一部分。为了解各地彩礼现况,深入探究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对于彩礼的看法,2024年8月中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中国八省返乡实践团前往陕西、河南、福建等省份,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
前期,团队成员通过讨论确定了问卷基本框架,在请教相关专业老师后进行了初步修改,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问题:所处省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家中兄弟姐妹情况、对当地彩礼金额了解情况、对彩礼的态度及原因、影响彩礼金额的原因、对高价彩礼的看法。分发部分问卷后,成员们又通过反馈情况进行进一步修改,敲定了问卷终稿。
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团队通过线上问卷分发,了解大众对于彩礼了解和看法的基本情况,线下访谈各地区、年龄段人员,以深入分析彩礼现况。经历了十余天调研后,团队共收集有效问卷332份,他们走入各省乡村邻里、城镇小区、事业单位、河边花园等区域,对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进行采访,得到了丰富的调查成果。一位成员表示:“人们关注彩礼的原因很丰富,我们之前作为大学生,没有接触过类似情况,所以之前做出的假设有很多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会发现调研的过程既是了解社会现况的过程,也是自我融入社会的过程。”
初步分析后能够得出,各地彩礼金额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当地古来风俗、受教育程度等原因相关,各年龄段对于彩礼的看法有其相似性和不同性,普遍支持的观点是男方应当支付适当彩礼,差异原因主要在于人生履历的体验不同。团队成员接下来将针对所得的多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现象背后的家庭、社会原因,期望在后期能针对此提出社会宣传等相关建议,以助力社会“移风易俗”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