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力助残,真情暖人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7月中旬至8月,跨越多个省市开展了一系列助残宣讲活动。团队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的案例分享,成功搭建起一座座连接青少年与残障人士之间的爱心桥梁,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维调查,同心协力共筑爱桥
实践伊始,实践团围绕助残重点领域与现存偏见误解等方面,制作专项调查问卷。通过开展调查,收集了来自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宝贵意见,共计回收问卷500余份。这些调研数据为进一步推动助残宣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反映了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支持与关注仍需加强。受访者积极分享了他们对残疾人的看法与相处经验,并对当前有效的政策措施给予了高度评价,呼吁将关爱残疾人的行动日常化、精准化。
图为“食力助残,真情暖人心”实践队在上海市进行访谈调研。刘畅 供图
多地宣讲,助残意识深入人心
7月中下旬,实践团分别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幼儿园及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少先20社区等地展开首批助残宣讲。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PPT展示、互动问答、现场体验等多种形式,向听众详细介绍了残障人士的基本权益、国家保障政策及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分享了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残障人士的具体做法。宣讲将助残理念传递给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为构建无障碍、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贡献了青春力量,激发了大家的同情心与责任感。
图为“食力助残,真情暖人心”实践队在贵阳市云岩区幼儿园进行宣讲。陈金金 供图
图为“食力助残,真情暖人心”实践队在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少先20社区进行宣讲。陈壹民 供图
实践行动,助残宣讲接蓄力
7月下旬,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帅天使幼儿园、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云台乡社区和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聂店小学,团队成员面向青少年学生,通过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助残理念深入人心,鼓励他们成为助残事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图为“食力助残,真情暖人心”实践队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帅天使幼儿园进行宣讲。袁蕾 供图
图为“食力助残,真情暖人心”实践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云台乡社区进行宣讲。邱康喆 供图
图为“食力助残,真情暖人心”实践队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聂店小学进行宣讲。王力立 供图
跨域联动,助残理念广泛传播
8月上旬,整理7月宣讲积累的经验和问题,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美社区、哈尔滨市香坊区果园社区、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城郊水电管理处和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开展了新一轮宣讲活动。活动旨在跨域总结经验、让宣讲更贴近生活,提高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生活困境的关注,普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助残行动的热情。团队成员通过精心制作的PPT,详细介绍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强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图为“食力助残,真情暖人心”实践队在杭州市萧山区靖美社区进行宣讲。周可盈 供图
图为“食力助残,真情暖人心”实践队在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进行宣讲。刘兆冬 供图
为了激发听众的共鸣与行动,团队成员共同提出了“共筑无碍世界”的倡议,呼吁每个人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理解和支持的环境。他们强调,每个人都可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一理念。
图为“食力助残,真情暖人心”实践队在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城郊水电管理处进行宣讲。韩佳潞 供图
图为“食力助残,真情暖人心”实践队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果园社区进行宣讲。吴佳明 供图
总结与展望
至此,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力助残,真情暖人心”暑期社会实践团活动圆满结束,围绕“认识残疾人群体”“残疾人权益与法律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的助残行动”“如何成为助残志愿者”与向社会的呼吁6个方面,团队在共计9个社区先后进行了9次助残宣讲。
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们不仅增强了自身对于助残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还成功地将助残理念传递给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提高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
后续我们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基础,立足南京辐射全国,继续深入研究并传播相关知识,期望引起社会对残疾人群体问题的更多关注与支持,为构建无障碍、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贡献青春力量。(杨森 胡云烨 朱紫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