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非遗传承千古韵,金城记忆闪耀万年光。 ”兰州,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历史名城,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著称,更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金城的文化天空。从激昂的兰州太平鼓到精巧的刻葫芦,从古老的水车到灵动的剪纸,每一项非遗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地域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文化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于是,2024年7 月 12日至 18 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非遗体验实践团以“归根故里,寻找振兴文化之源 ”为主题于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深入领略了这些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收获颇丰。
兰州水车:历史的见证,智慧的流转
在兰州水车博览园,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亲眼见证了明嘉靖年间兰州人创造的这一水利奇迹。黄河水车,以其独特的构造和卓越的灌溉功能,解决了古代农业灌溉的难题,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如今,虽已退出实用舞台,但它作为文化符号,依然屹立在黄河之畔,讲述着先人的智慧与勤劳。我们亲手转动水车,感受着那份来自远古的脉动,对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有了更深的体会。
兰州刻葫芦:匠心独运,艺术传承
走进阮氏葫芦馆,我们被一件件精美的刻葫芦艺术品深深吸引。阮氏葫芦传承人以其精湛的刀工和巧妙的构思,在葫芦上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让人叹为观止。从传统的亚腰葫芦、疙瘩葫芦到现代的葫芦文创产品,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这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我们深刻感受到,非遗的传承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香包与剪纸:民俗风情,文化韵味
兰州的香包刺绣艺术,广泛流传于甘肃各地,其中庆阳香包尤为独特,形态 各异,融合了传统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与现代创新元素,不仅是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重要象征,更承载着劳动人民祛邪灾、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景。在桃花坞汉 服体验馆与“陇遗有礼”非遗馆内,我们亲自动手,跟随老师学习穿针引线,缝 制香包,并将艾草精心填充其中,最终封口完成。我们制作了小猫、蝴蝶等形态 各异的香包,虽技艺尚显生涩,但那份成就感与对非遗魅力的深刻体会却油然而 生。
兰州剪纸,作为甘肃省首批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隶属 于北方剪纸体系,它源自陇东剪纸,并巧妙融合了临夏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展 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在剪纸展览馆中,我们了解到传统剪纸图案丰富多彩,如“ 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及“十二生肖”等,而现代剪纸艺术则进一步拓宽了 题材范围,甘肃彩陶、敦煌舞伎乃至兰州水车、中山桥、牛肉面等地方特色均成 为其表现对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剪出了简单的图案,深切感受到了传 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代代相传的生命力。
传承与保护:责任在肩,使命必达
通过这次非遗体验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与 脆弱。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困难、后继无人 的困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 的文化遗产。我们将通过社交媒体、文化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 推广兰州的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
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让我们携手并进,让兰州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