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意味着广大青年应坚定信仰,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牢记历史,不忘使命。2024年7月9日,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红色千里行”暑期社会实践队重庆小分队前往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开展寻访活动。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建筑风格的标志性建筑,它仿照明、清的宫殿形式,采用轴向对称的传统手法,结构匀称,布局严谨,古雅明快。1951年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主要领导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决定筹建一座能够容纳数千人集会的大礼堂和一个附设招待所,并随即形成文件下发到重庆地区的各设计部门。1954年年初,大会堂主体工程竣工,进入场地整修和室内陈设布置。此后,大礼堂经历了多次扩建和修缮,使其建筑面积和功能不断完善。1987年,在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出版的《比较建筑史》中,新中国当代建筑首次载入世界建筑史册的共有42项工程,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列第二;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实践队抵达人民大礼堂后,首先参观了人民广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矗立在广场的北端,其庄严而典雅的外观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大礼堂的外观设计融合了中西建筑的精髓,既有中国传统宫殿的庄重与华丽,又不失西方建筑的现代与大气。

图为实践队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合影。通讯员 赵文文 供图
队员走近大礼堂,大门两侧,两对雄狮威猛挺立,守护着这座神圣的建筑。门楣上,金色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其崇高的地位。大厅内,圆形的穹顶高耸入云,四周环绕着四层挑楼,每一层都装饰得美轮美奂。中央的舞台宽敞明亮,足以容纳大型演出和集会。四周的座椅排列整齐,每一排都留有足够的空间,让人感受到舒适与宽敞。
参观游览结束后,队员们便在广场上派发宣传册,宣传红色经典,体悟先辈英勇斗争精神,游客们在队员的讲解下,不仅了解人民大礼堂的相关背景知识,还知晓了十堰地区的红色资源以及其承载的红色记忆。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红色千里行”社会实践队深刻领略了人民大礼堂所蕴藏的革命历史及其精神实质。团队将继续发扬革命传统,积极履行青年学子的职责,推广革命文化,让公众广泛认识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并继承红色基因。
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意味着广大青年应积极投身到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活力和激情,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青年们要秉持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需要广大青年们坚定信仰、勇于担当、不断学习进步,并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发挥青年的先锋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