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国家湿地公园新闻采访报告
守护城市绿肺,探索生态之美——草业学子实地调研潍河公园草地生态
科学养护助力滨水绿地可持续发展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立草立业社会实践团五组赴山东省诸城市潍河公园开展草地生态专项考察,通过实地采样、数据分析和访谈公园管理人员,对公园内草种构成、养护模式及生态效益展开深度调研,为城市绿地科学管理提供实践参考。
一、草地生态现状:多样化草种构建韧性生态基底 调研团队发现,潍河公园作为城市滨水生态走廊,其草地系统兼具观赏性与生态功能。经样方调查,公园内草种以高羊茅(占比约35%)、早熟禾(28%)、黑麦草(20%)为主,搭配白三叶(12%)、狗牙根(5%)等乡土草种,形成混合群落结构。工作人员介绍,混合播种策略不仅提升草坪抗病虫害能力,还通过不同草种的季相变化(如狗牙根夏季繁茂、黑麦草冬季保绿)实现“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湿地周边区域自然生长的芦苇、香蒲等湿生植物与人工草坪形成过渡带,既净化水质,又为鸟类提供栖息环境,体现了“近自然修复”理念。
二、科学养护:精细化管理的生态实践 “草坪养护绝非简单修剪,需兼顾生态平衡与市民需求。”潍河公园管理处负责人张XX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调研团队了解到,公园采用分级管理模式:
1. 人流密集区(如广场、儿童乐园):选用耐践踏的高羊茅与黑麦草组合,配合每月2次的适度修剪与有机肥补施;
2. 生态保护区(如湿地边缘):减少人工干预,保留野豌豆、蒲公英等原生草本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3. 坡岸区域:种植根系发达的结缕草防止水土流失,搭配波斯菊、二月兰等地被花卉增强固土与观赏性。
此外,公园推广节水灌溉与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采用智能喷灌系统精准控制水量,并引入瓢虫等天敌抑制蚜虫滋生,减少化学药剂使用。
三、挑战与建议:草业学子的专业思考 调研也发现部分区域存在土壤板结、草种单一化趋势等问题。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议:
• 土壤改良:定期打孔通气,增施腐殖土改善透气性;
• 动态监测:建立草坪健康档案,跟踪不同草种的适应性;
• 科普融合:设置草种标识牌、生态养护展示区,提升公众生态认知。
四、结语:绿地与城市的共生之路 潍河公园的草地生态实践,为城市公共空间绿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通过科学选种、精细养护与生态平衡的协同,这片滨水绿地正以蓬勃生机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理想。
- 普通话之翼,助飞乡村梦
- 近日,新疆喀什市麦盖提县,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2级1班的阿卜杜扎伊尔·艾散江,积极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村
- 02-28 关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