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18日,广西师范大学励志尚贤教育文化调研团队深入泗林村进行调研。近年来,桂林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经验,其中,泗林村在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中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为了更好地探究模范村庄的了解治理模式,调研团队与村“两委”干部及村中村民深入交流,聚焦“生态旅游”“特色产品”集体经济建设“传统文化赋能”等多个方面,探寻泗林村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
教育赋能,反哺经济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村委工作人员
在与镇政府、村支书取得联络后,实践团的成员们前往桂林市临桂区中庸镇泗林村进行调研活动。在村支书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了解到,由于泗林村村民沿袭崇尚读书的传统,并成立励志会对村里学习好的孩子进行表彰,培育出厚实的踏实笃学的教育氛围。据悉,全村163户人家就培养出了200余名大学生,学有所成的学子形成了人才联结网络优势,连年将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和新兴市场风口建设方案反馈回村里,并为村庄产业发展与经济建设建设出谋划策。
获悉,在区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如今占地6600多平方米的泗林村公园已投入临桂乡村旅游小环线,惠及桂林及周边市民5000余人次,总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丰富的客源为泗林村乡村特色旅游注入新活力。
共生共富,集体创收
团队成员通过拜访村内合作社和全域旅游中枢站点,并拜访中庸镇政府宣传委办公室储备暨村委合作编修的发展年鉴得知,泗林村党支部依托义水中庸田园综合体,成立泗林村盛林合作社,将闲散土地进行整合,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原种生态农业。在实现土地高产高效的同时,泗林村还重点打造了,民俗节庆、农事体验、田间小市等旅游项目,原种农业+旅游+农产品扫货一站式嗨玩的乡村发展道路让村民腰包鼓起来,也让泗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0向20余万元的跨越。
提及农业发展,村支书自豪地向团队成员们介绍,由于乡风文明的大力发展,乡亲们都十分团结,信赖集体,愿意将闲散土地交给合作社整合发展。近年来,泗林村由党员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原种蔬菜基地200亩、原种水稻240亩,建成了休闲体验区、种植区、采摘区等具有不同服务功能的特色区域。不仅如此,村领头创建的“村投公司”正不断丰富村级集体经济的收益,其中,泗林主打的“两果一草”特色品牌有力地推动了村内农产品经济发展。
文明沃野,文化兴业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泗林村党委宣传栏
在返乡大学生的建议下,自 2016年以来,泗林村便组织起九月九重阳节敬老文化活动。以 “九九重阳,敬老尊贤”为主题,活动内容包含孩童奉茶敬老,宗祠祭拜仪式、舞龙舞狮表演、乡贤讲演,文艺表演等内容。活动开始前,村民会将手推车装点一新,制作成“乡村振兴”“老有所为”等主题花车。
届时,村里的广场舞队、舞狮队、彩调队等都会跟着花车一同出行。在欢庆重阳佳节的同时,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九月九重阳节敬老文化活动作为泗林村文化旅游的重要一环,自举办起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活动当天车潮如流、人山人海,近万游客聚集活动现场,在这盛大的集会中共同感受和传承敬老文化,也为泗林村打造了促学爱亲的文化旅游品牌。
总结

图为团队成员在泗林村头合影
此次团队历经九天,调研团队系统调研了泗林村产业发展中,学有所成的学子为家乡发展积极献计献策,结合村内积极采纳并踏实规划建设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从扎根绿色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品;树立共生共富观念,建设集体经济;依托传统节日,链接乡村旅游几大方面,深度探寻了泗林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
(文/何梓萌 何杰昭 韦晶晶 何姝睿
图/广西师范大学励志尚贤教育文化调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