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溯与塑农调研团队前往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对该地区的砂糖橘种植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村委及果农的访谈,调研团队了解到,砂糖橘作为永福县的特色农产品,虽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在种植、销售及政策支持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种植规模与产量
永福县罗锦镇下村屯的砂糖橘种植规模较大,90%的村民从事砂糖橘种植,个人种植面积一般为一到两亩,全县总种植面积达八万亩。砂糖橘的产量因树龄、种植条件和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一棵砂糖橘树的产量在100斤至400斤之间。幼龄果树(3-5年)的单株产量为100-200斤,而进入成年生产期(5-6年)后,高产果树可达350-400斤。然而,产量也受到气候、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果农反映,今年的干旱天气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仅为往年最高产量的1/5左右。
病害与防治
黄龙病是当地砂糖橘种植中最常见的病害,主要通过柑橘木虱传播。为防治黄龙病,果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及时清理病树、种植无菌苗木以及管理媒介昆虫。然而,病害的防控仍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木虱的防治,以减少病害对果园的威胁。
销售渠道单一
尽管砂糖橘的市场需求旺盛,但当地的销售渠道单一,均为个体户自产自销。果农主要通过个体户种植摘取砂糖橘,再由各地老板筛选并签约出售。由于缺乏深加工产业,砂糖橘的附加值较低,果农的收益主要依赖于鲜果销售。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不足
调研中发现,果农购买的肥料质量不合格,导致果树缺肥、叶片发黄,影响了产量。政府尚未针对砂糖橘种植发布具体的政策措施,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滞后,缺乏统一的销售平台和深加工产业链。

永福县罗锦镇下村屯的砂糖橘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调研团队呼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肥料监管,拓展销售渠道,帮助农户应对天气和市场风险,推动砂糖橘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