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至2月28日期间,山东大学法学院“灋系”赴六省十单位关于法学专业型岗位实习体验与就业环境调研团的成员们,分别前往寿光市悦成商事调解中心、河北滦江律师事务所、寿光兴源法律服务所等单位开展实习。通过参与商事调解、法律咨询、诉讼辅助等工作,调研团成员深入了解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律师实务及基层法律服务的运作模式,提升了自身的法律实务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寿光市悦成商事调解中心实习的李仉博同学,聚焦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系统学习了商事调解的全流程及实务技巧。实习期间,他协助组织企业间的调解会议,整理争议焦点清单与证据材料,并独立跟进合同纠纷案件,成功促成货款争议和解。此外,他还学习了起草《调解权利义务告知书》《调解程序确认函》等文书,参与分析了跨境调解案例,并研究了《新加坡公约》的国内落地衔接问题。李仉博表示:“通过观察调解员运用‘利益分层法’‘锚定效应’等技巧,我深刻体会到商事调解‘效率性’与‘关系修复’的双重价值。未来我将深耕非诉讼纠纷解决领域,助力企业低成本化解矛盾。”
在河北滦江律师事务所实习的李泽园同学,全过程参与了庭审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全流程工作。他从原被告双方的角度理解司法实践,深入了解律师所需掌握的业务细节。实习期间,他倾听基层百姓的声音,为解决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李泽园表示:“这次实习让我进一步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牢固树立了司法为民的价值观。实习单位的肯定和评价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的职业方向。”
在寿光兴源法律服务所实习的李仉博同学,重点参与了基层法律咨询、诉讼辅助与文书实务等工作。他独立接待了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咨询案件,撰写了《咨询记录表》,并协助调解邻里纠纷案件。此外,他还起草了起诉状、答辩状等法律文书,参与了合同纠纷案件的证据材料整理,熟悉了基层法院的立案流程。李仉博表示:“本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服务的温度’。指导律师‘放手不放眼’的带教模式让我从‘理论法条’转向‘解决问题’,例如在借贷纠纷中引导当事人补充转账记录作为间接证据,这让我在实务认知上有了很大突破。未来我将秉持‘专业力+共情力’双驱动理念,助力合法权益维护。”
穷理以至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通过此次实习,山东大学法学院“灋系”调研团的成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商事调解、律师实务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了解,还在实践中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在与人沟通中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积累了宝贵的职业经验。这段实习经历不仅为调研团成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平台,也让他们更加明确了法律职业的责任与使命,坚定了投身法治建设的信念,为成长为高素质法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