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4日电(通讯员 李晓倩)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
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弘扬非遗文化,以非遗激活乡村经济增长潜能。2022年6月28日至7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惟精惟一”实践队于山东日照开展了本次“以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构建”国粹之美“将来时——以日照市为例探索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线下实地调查,线上实时交流,问卷调查协同海报宣传等手段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发放问卷调查,分析认知程度
6月28日,为更全面了解群众对非遗的了解程度和对非遗保护的关注程度,实践团队针对不同群体,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利用调查问卷来收集多样化的信息。
线上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一代由于新兴事物频出,吸引青少年注意力,导致青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接触较少,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低于中年群体。线下调查结果显示,中年一代由于童年时期对非遗文化接触较多,对于非遗文化具有浓烈感情,此群体对非遗文化较为了解,对非遗的保护政策的关注度程度高于青年群体。基于此次调查结果,团队成员认为针对青年一代需加强线上的科普宣传,针对中年一代需在线下举办非遗展示活动。拓宽非遗文化的发展道路,进而重燃非遗活力,以非遗文化赋能乡村经济,助力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游工坊博物馆,探日照非遗现状
6月29日至6月30日,为深入了解日照市非遗传承发展现状,实践团队在日照市黑陶博物馆、日照博物馆、两城黑陶工厂、五莲县刘氏盘扣工作馆等地进行采访参观。
6月29日,实践队员参观了五莲县刘氏盘扣工作馆,与非遗传承人刘冬梅老师进行交流,刘冬梅老师认为,如今盘扣行业最大的问题是盘扣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由此可见,为传统盘扣队伍吸收新鲜血液,是目前推动非遗盘扣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6月30日,为提高资料多样性和普遍性,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参观日照博物馆和黑陶博物馆等方式,深入学习了日照黑陶历史渊源和其陶文化发展历程。据了解,黑陶文化又称
龙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其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其中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具有典型的黑陶文化特征,其产业发展现状极具代表性。
团队成员为加深对黑陶的了解,前往两城黑陶工与两城黑陶非遗传承人刘加东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谈论话题主要围绕“黑陶工艺与黑陶手艺人对目前黑陶行业的看法,态度”等话题展开。
据悉,刘加东老师于1991年开始潜心研究黑陶制作,作品先后获得十几项省内、国内大奖。一件成品黑陶,不论大与小、简单与复杂,一般要经过选料、过滤、沉淀、拉坯、修坯、雕刻、阴干、磨光、烧制等诸多工序。刘加东老师从开始的喜欢、好奇,到后来的痴迷,他把自己的半辈子都奉献给了黑陶。
对于黑陶行业现状,刘加东老师直言:“目前黑陶行业早以不复往日繁荣景象”为了缓解机械化生产下手工业的生存压力,两城黑陶工厂将黑陶与现代化旅游相结合,以黑陶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开拓黑陶发展路径。两者互相依托,以实现重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线的目的。
制作宣传海报,助力非遗传承
7月1日,为助力非遗文化的宣传和传承,社会实践队员针对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考虑趣味性、美观性、创意性等多方面因素,设计了日照黑陶海报和刘氏盘扣海报,以实现提升群众对非遗文化兴趣,满足宣传非遗文化的目的。
日照黑陶海报以为蛋壳黑陶高柄杯大背景,中央为四张实践队员在两城黑陶厂实践照片,左边两张图片为刘加东老师为实践队员介绍黑陶作品,右边两张图片为刘老师亲手演示黑陶制作过程并指导实践队员如何塑形。展示了两城黑陶厂的实况与刘加东老师为黑陶倾注的心血。两侧采用对仗八字短句,简明扼要点出日照黑陶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与其重要程度。
社会实践团队海报以墨汁滴入水中晕染画面为背景,暗含非遗文化如墨汁一般均为万古流传的瑰宝的意蕴,标题位置为队伍名称,左上角的“非遗文化”表明了此次实践的中心内容,下方文字介绍此次时间地点。海报左边图片均为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交流照片。海报最下方为此次实践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