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淮安8月3日电(通讯员郑舒 陈傲 陈俞含)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熏陶作用,走进周恩来纪念馆。深切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学习他的一心为民的伟大情怀,弘扬并传承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2022年7月12日,徐州工程学院“薪火相传”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周恩来纪念馆,开始了本次三下乡的社会实践。
7月12日,实践团队到达了周恩来纪念馆。正值盛夏,主馆被人工湖中成片红荷包围。馆区整体由一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一座纪念岛和三个人工湖以及周围环形绿地组成,占地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远远望去,高26米的主馆像是过去江淮平原上提水灌田的牛车棚,象征着人民总理为人民的“孺子牛”精神。细看主馆,又形似以前苏北大运河边常见的待渡亭。
通过采访管内工作人员,实践团队了解到当年,12岁的周恩来正是从这样的待渡亭登船北上。北上的周恩来开启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后,将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直至1976年逝世于北京,66年间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实践团队成员先行进入主馆,纪念大厅映入眼帘的就是周总理的汉白玉雕像,身着大衣,坐姿挺拔,目肃前方,展现大国总理的伟岸风采。纪念厅的蓝色天棚可以让阳光直接射到四米多高的汉白玉坐像上,雕像的四周由鲜花、长春盆景簇拥,寓意着周恩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人。
图为馆内周总理雕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舒 摄)
馆内展现着周总理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饱含故事的文物,珍贵文献资料,真实再现周恩来同志的光辉人生。无论是革命时期的参与领导长征,还是建设新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在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都有周恩来的参与,他为党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通过同馆内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总理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
在周恩来总理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为民负责、无私奉献,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崇高品质,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值得永远学习。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馆内周总理影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郑舒 摄)
通过整理馆内信息,团队成员对周总理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总理一直任政府总理,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和刘少奇、邓小平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其中,他更为强调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特别关注水利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文化工作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少年周恩来胸怀大志的爱国情怀;“为民族解放而战,为世界和平而战”这是青年周恩来天下为公的革命情怀;“为保卫民主、独立的国家,就不能不加强国防”这是中年周恩来建设伟业的统一情怀。周恩来同志毕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一切,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品格是开展红色教育最生动、最深刻的教材。
周总理的卓著功勋和崇高精神,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成为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巨大力量,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图为团队成员在周恩来纪念馆门前的留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郑舒 摄)
此次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对各自的记录内容及采访内容进行统筹整理,分享此次实践板块的体悟历程。我们明白,隔着岁月长河,跨越不同的时代,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需要后代的传承。作为新时代青年,同时通过新时代再译红色基因,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将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在这新时代,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将继续激励当代青年不断奋斗。今后将继续学习领悟周恩来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以担当之心对待学习生活,更加自觉地扛起使命责任、勇挑时代重担,不断开创发展,续写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