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它不仅仅向人们展示了这种文化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的演变过程,它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作用,它更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精神财富。而如今,仅有少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大部分逐渐在新媒体的潮流下淡出人们视野等问题。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脱离困境,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启了助力非遗之旅,希望通过采访已经成功地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帮助那些面临困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7月30日下午,团队成员共赴安徽省合肥市开展了“岁月失语,非遗能言”的主题调研活动,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纸笺加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刘靖老师。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纸笺加工技艺的起源历史,发展现状和其传承故事,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下午四点半左右,启为创新团队队员们到达刘靖老师的工作室,与刘靖老师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刘靖老师对队员们提出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非常热情。刘靖老师说,纸笺是指经过加工得到的外表精美的纸张,以及经过改善使用性能,提高耐老化性能等再次加工工艺而被赋予内在美的纸张,纸笺加工技艺伴随着四大发明造纸术的产生而产生,纸笺加工技艺是造纸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刘靖老师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刘靖老师自幼就与纸笺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父亲曾投入到粉蜡笺加工技艺的研究中,但受当时条件限制,并没有研制成功。但在父亲的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刘靖老师对纸笺加工记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他舍却都市繁华,默守寂寞乡村,在1995年正式放弃省城的工作,回到老家学习和研究纸笺技艺,择一行,做一事,忠一生,与纸为伴,无怨无悔。
启为创新小队在刘靖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纸笺加工技艺的工作室,由于没有提前和老师沟通好,团队成员只学习到了最简单的流沙纸笺加工技艺。只见刘靖老师向盘子里撒了一点不知名的透明液体,然后慢慢用笔向液体中加入各种各样的颜色,最后拿出纸向液体盘中一放,一托,流沙笺加工就完成了。整张纸像扎染的一样,非常漂亮。看着这个过程如此简单,队员也跃跃欲试,在刘靖老师一步步的指挥下,队员也展示出了自己的纸笺加工作品,和刘靖老师的作品相比,队员的作品只是白纸上有了些许颜色而已,没有形状,没有特点,看似一样的过程实则有不一样的手法和技巧,队员也默默感叹纸笺加工技艺的不容易。
但纸笺加工技艺的现状却很令人担忧。纸笺加工技艺和大多数非遗一样,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局面。目前,纸笺保护与传承最大的困难是后继乏人。纸笺的制作和加工,涉及多个门类的手工技艺,艺人需要经过长时间刻苦学习才能掌握,加之目前纸笺行业经济效益不高,真正安得下心来,保护和传承纸笺技艺的艺人少之又少。当谈到自己对保护,传承纸笺加工技艺所作出的贡献时,刘靖老师眼里透着无尽的欣慰和自豪。刘靖老师经常受邀去全国各大高校讲解手工艺术体验课,点评学生们的纸笺作品,让传统纸笺文化在年轻人中扎根。
推广和传播一直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经了解,随着新媒体的传播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文化和传统手艺也正在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对此,刘靖老师也表示,自己的工作室也是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在这里,文化爱好者可以学习和了解纸笺加工技艺。团队成员也表示,他们一定会用自媒体的方式将传统工艺,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增加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的曝光量,助力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结束对刘靖老师的采访,团队成员对纸笺加工技艺的起源历史,发展现状,制作过程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更对像刘靖老师这样“择一事,终一生”的文化匠人感到由衷的敬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印记,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传承实践,要促进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把非遗项目和其得以孕育,滋养的人文环境一起保护,避免非遗失去传承基因、环境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