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文化之风绵延不息,传承之水汩汩流动。为了传承非遗文化,探寻草把龙灯的魅力,8月19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来到了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非遗文化馆展开调研感受草把龙灯的魅力所在。在学习体验当地非遗文化的同时,用文字和镜头记录非遗,助力草把龙灯非遗文化振兴。
当我初次见到草把龙灯时,气势恢宏直扣心扉,长灯之下,是威严、肃静、仿佛啸破九霄、直击长空之上,是旧时辽远的钟声于今日之回响,吟唱着亘古的缠绵。框架节节构成,草把节节拼接,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编织者的精湛技艺,更想探寻与向往的,是500多年的历史沉淀与文化精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期间,人们举着草把龙,随着民乐敲响叩拜龙王,祈求新的一年四季平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玩龙灯时,将龙的全身点上香,加上锣鼓、鞭炮、烟花,众人喝彩。在这里,草把龙不仅仅是人们锻炼身体的工具,我看到的草把龙于当地人而言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寄托。
从官老先生为我们展示的照片墙中我了解到,草把龙灯通过这几年的表演,每到一处,很受老百姓的欢迎,老人欢迎,小孩也欢迎,在武当上国际论坛上也广受关注,在北京表演也很受欢迎,这是对官老先生以及草把龙灯的肯定和证明。非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唯有与时俱进,利用新技术、新思想、新方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过线下表演、线上短视频宣传,非遗在群众中"活"起来 。同时,构造出一条可以保持视觉、听觉传达的文化链,让非遗"醒"过来,打破尘封过往, 唤醒人们对于非遗文化沉睡的记忆。
若说初心是"凡心所向,素履以往",那么非遗传承者便是"一盏孤一座城",草把龙从民间表演到被百姓认可到在武当国际论坛展演,到人们日益熟知,离不开各个传承人的坚守与付出,离不开各位演艺人的练习与创造。文化需传承,经典需流传。可是,与较低的工资相对的,是长时间的研究与钻研,是长时间的琢磨与练习,没有足够的热爱与恒心,又怎能坚守本心呢?非遗文化在这个时代如同大浪淘沙下仍旧闪烁的宝石,在角落里无声绽放着光华。于官守华老先生而言,建立非遗文化馆是为了不管走多远都心有归处,坚守初心是让不管走多慢都心有所安,非遗文化不应黯淡无光,而应剥去历史灰尘和当今世人不甚了解的枷锁,冲破藩篱,绽放自己独有的光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百年几千年文化所凝聚,人民世代相传,当我们向世界展现中国风采,文化正是后盾,文化自信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深深依恋和认同,在这喧嚣浮华的当世,我们更应品悟文化的精髓,坚定文化自信。而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理应守护与发展。
戏舞龙灯以耀非遗,传承文化以融冰河。愿我们都能拣尽非遗文化遗落的寒枝,吟唱非遗的灼灼桃花,让非遗之水长流。青春之力正蓬勃发展,我们应与时代的步伐同频共振, 作为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文化保护事业,爱之护之而赋活之,敬之传之而更新之,追寻非遗文化,去感悟它的精神内涵,去品味它的独有价值和意义所在,用文字记录历史非遗,用我们的声音让非遗再次点亮生机。希望,我也能尽自己所能,助力非遗文化的发展,为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