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雕刻的种类和工艺非常丰富,几百年来不断发展兴盛,极富美学魅力。为了继承和发扬葫芦雕刻技艺,发掘其蕴含的非遗传统文化价值,7月7日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走进合肥市蜀山区葫雕工作室,学习葫雕技艺,弘扬工匠精神,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葫雕的发展。
小时候就常听奶奶说葫芦是个吉祥物,里面长子,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在去拜访葫芦雕刻的传承人姚瑶老师之前,我仅仅知道葫芦有实用价值,其实不然,葫芦还可以作为盛器,作为普通的生活用品,同时它也可以用来做成农具、舟具、乐器甚至火具,在生产、交通、娱乐乃至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葫芦外面雕刻上各种图案,这就是葫芦雕刻艺术的原始功能,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工艺品。我不敢相信,一个小小的葫芦竟然全身上下都是宝。那些大小各异、千奇百怪的葫芦在姚瑶老师的手中竟然都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我用手触摸着这一个个葫芦的纹路,不由得对姚瑶老师心生敬佩,如果不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很难创作出一个葫雕作品。
如果说是外表比较厚和硬的物体上刻图案或者文字我都觉得可以接受,但要知道姚瑶老师是在外壳脆弱的葫芦上雕刻出一整个图案,且那些图案都让人叫绝,其线条复杂、笔画繁多,如果没有很好的基本功估计很难做到。由于我对葫芦雕刻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在姚瑶老师的同意下,我进行了葫芦雕刻的初次尝试,刚拿起刻刀,我的手就不自觉地颤抖起来,深怕一个不小心就将葫芦弄碎了,后来在姚瑶老师的指导下,我简单地在上面刻了几笔。如果没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可能对葫芦雕刻这项技艺就没有更加直观、清晰的认知吧,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体会到了创作者的艰辛与不易。
如同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葫雕这项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我从姚瑶老师的口中得知葫雕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减法,因为雕坏了就没办法再继续下去,而且浮雕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很少会有人静下心来将其雕刻完成,现在大机器也能大批量生产葫雕艺术品,导致手工雕刻的人越来越少。听完这些我不禁对葫雕的未来感到深深的担忧。
推广和传播一直都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媒体的传播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文化和手艺也正在以一种新面貌出现在大众的眼前。对此,我认为,无论是在手工艺技法上,还是在外表形式上,葫雕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在时代发展迅速,物质淘汰快速的当今社会,如何使古老技术继续发展传承下来,不被淘汰,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今后,我们将宣传好更多非遗项目,为新时代下的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