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乡村振兴的国家号召,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7月4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走进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岭南,开展“担非遗传承使命,谱乡村振兴新篇”主题活动。
非遗是最后一块补天石,被历代人民耐心呵护,人们用心头热血精心打磨,将生活智慧、文化历史雕刻其上,传承千年熠熠发光。在此之前,我并没有主动去了解过非遗文化,了解现在的乡村发展情况,因此对这次的活动并没有抱太大信心,但当我踏入李宏亮老师工作室的那一刻,一池的莲花让大家的内心受到了洗涤,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学到了许多。
李宏亮先生作为庐州土陶的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从事陶瓷创作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如一日是他的创作态度,这种对事物的执着和热爱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种态度。如同李先生小院门前的一池莲花一样,他出淤泥而不染,醉心于自己创建的农家小院,闭门专心创作自己的作品,等待着有缘人用心去发现土陶之美,去用心传播这种艺术,让庐州土陶这种传统艺术扎根到美丽乡村。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土陶丰富了蜀山区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获得了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喜爱。在当地政府对文化事业的关注和文化发展的逐渐重视下,庐州土陶的创造环境有了一定的保障,通过组织校园传习、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网聚多方力量,为非遗传承人和社会大众创造联系,带动了非遗文化和岭南旅游业的发展,推进文化深层次融入乡村振兴。
一件陶器的诞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陶瓷技艺传承下去,是对人文精神的延续,也是一代代匠人亘古不变的传统。李宏亮先生扎根小岭南,潜心创作,着力打造土陶传习基地,以系统的教学为庐州土陶的“下一代”打好基础。就像李先生自己说的那样:“传”是我对社会的一种态度,这是我要努力的举措,“承”是社会和政府,是大家的事,传统文化的保护不是某一个传承人的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如今,部分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陆续走进李宏亮先生的农家小院,近距离地接触土陶文化,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乡村发展。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就不容乐观,加之如今冰冷的机器击垮了手工作坊,现代快节奏生活覆盖了原有的人间烟火,对于那些扎根乡村的人们来说,他们的生活无疑更受影响。我们通过对当地人民群众的调查,发现大家对于非遗文化的认知度也不太高,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是什么,对于这些情况,我们也想到了一些解决方案,通过以李宏亮先生的土陶作品为背景拍摄了一些图片以及视频,将其发表在团队创建的公众号、抖音等具有传播力度的平台上进行推广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一项非遗技艺,并喜爱上它。除此之丸,我们也开展了一个微信小程序来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售卖,从而增加当地的收入,吸引更多的文化爱好者来到小岭南游玩,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庐州土陶作为安徽省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了解安徽历史发展的窗口,更是安徽人民精神文明的寄托。我们深知要想让非遗走进人们的心中,光靠他们做的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后期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来完善和提升,我们将会与李宏亮先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依托各种非遗项目,加强与当地社区、政府合作,切实帮助更多的乡村走向脱贫振兴的道路,促进非遗与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讯员 许程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