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把龙灯,十堰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探寻草把龙灯之美,感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2022年8月11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来到十堰市草把龙灯第六代传承人官守华的家里,开展了“岁月失语,非遗能言”的主题活动,并对官守华老先生进行了采访。
上午八点半左右 ,启为创新团队队员们到达柏林镇博物馆,与官守华老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官守华老先生对队员们的到来表示非常的高兴,对队员们提出的问题,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非常地热情。祖辈们为求风调雨顺、消除疫病、驱除瘟疫,就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扎制龙灯,到龙潭祭拜龙王,并送上猪头、羊头、全鸡等物品供奉,将龙身插满香火,寓意“苍龙升天,保佑百姓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康幸福”。在这种美好的愿望下,形成民间在农历二月二玩草把龙灯舞的习俗,并一代代传承下来。草把龙灯对当地人来讲,不仅仅是为了表演,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传承人围绕草坝龙灯讲述自己与传承的故事。据传承人讲述,团队成员了解到他第一次接触草把龙灯是在23年前,在这期间草把龙灯的制作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就比如把以前一直使用的麻绳改成了现在的细铁丝作为龙身的固定物;把一直使用的龙须草换成了较为轻型的材料;用稻草编织凤凰等不同的形状进行多样的表演。
启为创新小队在官守华老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博物馆,团队成员了解到草把龙灯的制作,其中扎制龙头的工艺性最强,工字型的木质结构 ,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每个部位都有特定的尺寸,它的龙身是用当地的稻草制作而成,他的制作步骤十分繁琐而又巧妙。龙尾也是工字结构,这样的一条草龙制作出来,看起来十分简约,但是在此制作中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智慧,看起来栩栩如生,气势雄浑。草把龙灯一般有7节,9节,11节和13节,舞龙的套路也有近10种,例如,拜师祖,穿三门,单圈打场,黄龙盘柱,而且每种套路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舞草把龙灯之前,要把龙灯身上插满点燃的香,越密越好,到了晚上,龙身在舞动时,点燃的香随身飘动,如流星般闪烁。所以舞龙是十分讲究技巧的,要有技巧,传统的舞法是打赤臂玩的,则需要更高的技巧。
舞草把龙灯一般在春节期间的入夜时分进行。铿镪震天的锣鼓声响过几通之后,香龙以龙灯为前导,由十多个身强体壮、着装统一的舞龙手在村里宽大空旷的场地舞动着。执龙头者身材高大、身手敏捷,统筹指挥着香龙前进。烟雾缭绕之间,龙腾虎跃,气势恢宏,堪称一绝。草把龙灯是是长江中游稻作文化的标志性的民间文化现象,具有显著的民俗特征、楚文化遗存的祭祀性特征和民间手工艺造型艺术特征,并兼有民舞和民乐的艺术成分,具有民俗研究价值和传承实用价值。据官守华老先生介绍,目前,柏林镇舞龙队会经常前往全国各地进行演出,扩大草把龙灯的影响力。同时,他们还与十堰市的部分中小学有合作,会在某些重大的节假日去到中小学进行表演,让非遗文化的种子种在年轻一代的心中。
草把龙灯的传承人官守华老先生目前年事已高,对于草把龙灯的传承问题,他说服了他的儿子回家“接班”。据了解,官守华父子每年都会带文艺下乡,走进群众中。他们每年参演大小活动至少40余次,草把龙灯这门传统艺术也越来越被人所知晓。
结束对官守华老先生的采访,团队成员对官守华老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对非遗文化的敬仰油然而生。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一定要以自己的方式为非遗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