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接触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8月8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寻粹”启为创新团队来到合肥市蜀山区,开展“岁月失语,非遗能言”主题活动,并与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土陶传承人李宏亮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据团队成员提前了解,李宏亮,从事陶瓷创作三十年。三十年如一日,这是他的创造态度。李宏亮先生说当时创作这个麻雀,创造了很多。那时我带着学生在我们雕塑市场,景德镇的一个特色集团市场,我带着学生做了一个对社会的认识,做了一个地毯行动。让他们在销售、推荐陶瓷创作人的作品的时候跟社会上做一个对比。当李宏亮老师带着景德镇学生到景德镇学校,这就是真正艺术家创作作品对生活的一种贡献,对生活的一种尊重,让我们普通老百姓比较疲倦的生活拥有一点意义,这也是非遗创作人创作作品的意义。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李宏亮先生的工作室基本没有宣传,他是一个善于像作家一样善于写作的人,善于选择的人,更多的希望社会能够发现他。"传"是我,这是我对社会的一种态度,这是我要努力的举措,"承"是社会和政府的事,是大家的事。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大家的事,不是某一个传承人的事。某一个人解决不了社会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还有一个故事,是十几年前,在景德镇,遇到一个日本陶瓷艺术家。他的工作室,李老师当时就想进去看看,他比较严格,不大愿意让我进去,他当时时间也比较紧。李老师通过自己对陶瓷的这种态度,进到他创作最深的空间。后来我们进行了一些交流,他的创作态度跟我一样,非常执着、非常认真 、非常有调性,本人也非常有个性。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两人到景德镇的一些市场去看,他的一个动作,让李老师对中国陶瓷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日本这个陶艺家非常讲究,每到一个艺术家销售的地方,那么他会很客气的询问这个我是否能够观察,同意后他才可以拿着看,这也是对中国陶瓷文化的尊重。他说"李老师,我是一个热爱陶瓷的人,热爱中国瓷器的人,每当我从江西景德镇买一些陶瓷艺术作品回家,我就会摆到我的案头上,然后深深地鞠一躬。"他是对生活非常的敬畏。这也是现在倡导的文化秘诀。为什么现在日本有的文化做的比我们好,就是源于他们在每一个世界多了一份尊重,多了对器具的尊重,多了对艺术家的尊重。
在李宏亮老师的指导下,队员制作了比较简单的作品。虽然比不上李老师作品的万分之一,但是用极简的设计,传递古朴趣逸的生活观。时下浮躁的社会,如果能停下来,用简朴的茶盏品一杯清茶,释放满心的焦躁和疲惫,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土陶虽笨拙,但温润,亲和力十足,看到后想摸一摸;瓷则比较冷艳,给人以‘只可远观’的感觉。”陶艺是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现代的陶艺主要是指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体现自我个性的要求。从小到几厘米的印章、斗笠盏到两米多高的浮雕花瓶,李宏亮创作的土陶作品,如今已有千余件。
在团队成员对李宏亮先生进行采访之后,发现李宏亮先生无愧匠人二字。对于匠人的称呼,他认为这既是一种认可,也是一份责任。在传统文化手工艺领域,需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和坚持,而是所有匠人们的共同坚守。而面对现实消费观念的改变,匠人们也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积极地思考,如何在传统的技艺中创新,在不变中求变,以及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更多地与大众沟通,将民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代代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