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路梆子,民族时代精神
为揭开传统文化面纱,发扬国之文化,2023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星火实践队”队员以线上会议准备、实地调研等形式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探查地方东路梆子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问题。
东路梆子,又称章丘梆子,群众称它为山东沤。是一种山东省的传统戏曲剧种。章丘,过去是南北贸易、商贸往来的重镇。由于商业的繁荣发达,当地的戏曲艺术也蔚为大观。流行的东路梆子,为秦腔系统的分支,是经过山西、河北等省而流传到山东境内章丘、惠民等地的,至少有一百八十八年前,就已经在当地流行了。这种梆子声腔,与早已在本地流行的昆曲及其他曲调相结合,形成了“章丘梆子”——“东路梆子”。相对地,称河北梆子为“西路梆子”,称秦腔为“老西路梆子”。
为帮助实践队队员更好地体味东路梆子之美,东路梆子传艺人特意为实践队员表演了部分片段。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了解到沾化县最早演唱东路梆子是在清末道光年间,冯家镇庄科村邀请了无棣县门家道口村的艺人门保贞等人传艺,从此,东路梆子便落户沾化,流传至今。
队员进一步了解得知,1835年,在庄科村学艺的有郭存正、李延详、张连庆、李洪奎、张寿详、孟相云、付金生等人,形成庄科戏班,在本县内登台演出,倍受欢迎,遂在邻县以至到黄河以南等地演出。当时庄科戏班极为兴盛,范围逐渐扩大,影响渐深。付家村付金生等人又在本村收徒传艺,形成付家村戏班,更是冠名一时,被当地群众称之谓“付家吼儿”。由于演出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了周围数村庄纷纷请庄科、付家等村艺人传授技艺,相继成立了东路梆子戏班,到解放初期全县发展到近10个业余戏班,东路梆子在沾化境内以成为立集赶会,逢年闲节,婚姻嫁娶的主要演唱剧种之一,在当时鼎盛一时。1960年灾荒过后,各村又重新恢复演唱。
实践队员被其发展之迅猛所震撼,便进一步询问传艺人,大文革时期东路梆子的发展是否受到了冲击。传艺人回答道,1966年由于文革期间极左路线的影响,东路梆子传统剧目被迫停演,人们又移植新剧目演唱,说新唱新尚未间断。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东路梆子在党的“百花齐放文艺方针指导下,各村传统戏曲演唱再度渐起高潮,延续至今。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五千年上下求索,中华文化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是每一位中国人财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将会是一条漫漫长途。吾辈少年需肩挑重任,方可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队队员通过采访东路梆子传艺人,欣赏其精彩表演,了解传统民俗文化发展现状,为传统文化发展呼唤时代力量,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型和持续型发展。
- 传承红色血脉荣光
- 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整夜不食不寝去思考钻研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好处,不如亲自去学习研究
- 02-08 关注:0
- 山东东路梆子,民族时代精神
- 为揭开传统文化面纱,发扬国之文化,2023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星火实践队”队员以线上会议准备、实地调研等形式于山东省滨州市沾
- 02-08 关注:0
- 云支教:追逐心中的梦想
- 1月12日,我正式踏上了一段新的征程——云支教,为自己的假期生活增添一份色彩。作为此次云支教的成员,我为自己有幸加入这
- 02-04 关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