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访目的地之前,调研团的成员通过文献研究已经知道了有关花鼓戏的相关知识,对于非遗文化的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湖南花鼓戏 ,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剧目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各地不同流派的花鼓戏之间,虽彼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由于流行地域、语言风俗的不同,故而行腔各异。经典剧目有《刘海砍樵》,《补锅》。湖南花鼓戏是由湖南民歌发展形成,距今至少已有两百年的历史,期间与‘川调’,‘打锣腔’等结合逐渐形成了艺术上完整的地方剧种。而本次访谈的对象是岳阳花鼓戏的传承人戴五定老师。
调研团的成员1月31号到达目的地,在戴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岳阳花鼓戏传承戏院,并观看了戴老师的花鼓戏表演。在表演中戴老师的声音铿锵,动作优美,戏曲婉转,台下观众叫好声连连,使调研团的成员近距离切身体会到了花鼓戏的魅力所在。
在表演结束后,调研团的成员对戴老师进行了采访。首先在看到这样精彩的·舞台后,调研团的成员询问了关于平时练习的问题。戴五定老师说:“花鼓戏和其他剧种一样:第一,是从小要练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又叫作‘幼功’,其中包括‘手,眼,身,法,步’,只有打好基础,才可以说是入了门。在这之后,就要练习台词功底,眼神,表情,表演的时候,所饰演的角色的喜和悲都要靠这些才可以表现出来。
接下来,戴老师与调研团成员分享了一个暖心时刻,戴老师带的一个小徒弟,14岁的时候,来学花鼓戏。在非常辛苦的练习中,那个徒弟曾几次受不了练习的苦想退出不学了,自己跑回了家,但戴老师没有放弃他,多次到他家里去劝他,平时在外出演出时还经常到他家给他带吃的穿的,还给他零用钱,甚至春节的时候,戴老师还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来吃团圆饭。最终,那个徒弟又回来咬着牙继续学戏,后来他学有所成,戴老师又举荐他到省剧团,最后随剧团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但那个徒弟从未忘本,每每戴老师有事,无论多远,他都会尽己所能的帮忙。
随后,戴老师指出了目前文化传承中感受到的困境,,年轻人很少学习戏剧,而像戴老师一样老一辈的戏剧演员年纪大了,整个花鼓戏剧团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情况,这是最大的困难。目前国家对于花鼓戏的保护措施也对于目前花鼓戏传承具有很大影响,花鼓戏在2015年申请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之后,国家每年会拨款1700万作为岳阳花鼓戏剧团的运行,演出和地方小班子的扶持资金。据戴五定老师说,仅凭国家的补贴剧团的运行尚有些勉强,所以还要通过剧团在外的商演来进行创收。
最后,戴老师对于花鼓戏未来的发展也说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花鼓戏可以走进校园,让学生了解接触这一非遗项目,他认为花鼓戏若脱离了年轻人,迟早会走向灭亡的道路。戴老师还给予了对青年人的寄语,戴老师说:“我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能热爱这些非遗文化,它们都是老祖先传下来的精神文化,它们和我们的历史一同成长,一同发扬,所以我也希望它们能在我们后面这一代好好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