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丝丝入画”,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拥有2600多年的历史,不仅拥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还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7月17日下午,实践团队再次走访平江路,与江南大学商学院“姑苏拾遗·茶艺双馨”实践队一同学习苏绣文化,两实践队来到了非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的工作室,向卢老师进行采访交流。卢建英老师专攻难度较高的仿古画绣,已有上百件作品被美术馆珍藏。随后卢建英老师带实践队参观了工作室里的精美成品,并热情的向团队成员介绍了两幅作品,一幅是自己和母亲一起完成的乱针绣《猫》,另一幅是和女儿共同完成的精细绣《阖家欢》,
(乱针绣《猫》) (精细绣《阖家欢》)
这两幅绣品别具一格,绣工精巧,栩栩如生,卢建英老师特别向实践队介绍了眼睛部分的绣法,即丝理方向的把握,蚕丝绣不同的丝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光泽是不一样的,找到丝理的中心,层层叠套,绣出的眼睛才会如此出神。
(团队成员采访卢建英老师)
实践队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卢建英老师还在努力培养苏绣传承人,招收对苏绣感兴趣的青年人进行培训,让他们真正了解到苏绣是什么,从兴趣培养的角度出发,希望年轻人愿意从事绣娘这一行业,“现在孩子们有些静不下心,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学习繁忙,没有那么多时间,不像我们那时有大把的时间反复练习”。卢建英老师表示我们的到来她很开心,也很愿意向我们介绍苏绣,让更多的人了解苏绣,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实践队与卢建英老师合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俩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而苏绣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载了民族文化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的沉淀与结晶,应当世代相传下去。实践队了解到,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访平江路,来到卢建英老师的工作室,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当代青年的参与,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青年人的传承与探索。
为了更深入学习了解苏绣文化,实践队于7月18日上午参观了苏州博物馆西馆,学习了解了苏绣的发展历史,惊叹于馆内陈列的一幅幅精美的秀作,工作人员强调:“对于苏绣文化的传承,教学的方式很重要,对于零基础的人群,需要从头学起,贵在坚持;对于有基础的,可以指点他们往艺术方面走,更深层次的学习苏绣,把苏绣文化传承下去。”
活动结束后,我实践队与江南大学实践队进行了交流学习,
(长安大学实践队与江南大学实践队合影)
我们一致认为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要的是青年人的参与,需要广大青年人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传承,各部门应当为青少年认知非遗、传承非遗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由此激发青少年的兴趣,点燃青少年的热情,唤醒青年内心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这样,非遗传承在新时代才能源远流长。
供图:长安大学赴江苏苏州“星升苏韵·文化江南”暑期社会实践队
供稿:周琪、马守良
审核: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