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到14日,苏州大学“寻鲜记”暑期实践团为探寻中国城市食物系统建设的经验和成就,对苏州各区生鲜市场进行了调研活动。
菜市场,氤氲着最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民以食为天,菜场所在,皆是民生所在。2023年7月,苏州大学“寻鲜记”暑期实践团为探究中国城市食物系统建设的经验成果,找寻人间烟火中最为浓墨重彩的民生图景,以苏州各区各重点菜市场为样本,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暑期调研实践活动。
新形态,邻里生鲜的“流量密码”
队员们首先将目光投向在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休息的老年消费者身上,通过攀谈使受访者打开了话匣子。“我孙子在这儿楼上上课,正好来接他放学喽。”湖东邻里生鲜的一位78岁奶奶告诉队员们,“邻里生鲜的菜价要比周围老菜场贵上一些,所以我一般只在这儿买熟食,不过这儿干净,菜摆得整整齐齐的,要比那边的老市场好。”
一位玲珑邻里生鲜的消费者陈女士说:“这里的环境比有些老菜场好多了,保洁做的很好,而且还有门口那种电子大屏显示农药检测结果,食品卫生更放心。”
据一位邻里生鲜市场经理介绍,邻里生鲜属于国企,是近些年为响应民生现代化诉求落实建设的,所以建设及管理都相当规范,菜价也符合市场定价趋势,“民以食为天嘛,我是很看好它的发展的。”电话访谈结尾,经理还向队员表示了对邻里生鲜发展模式的期待。可以看出邻里生鲜凭借其对食品安全的严密保障符合民众的消费诉求,获得了民众的青睐。
图为邻里生鲜水坊路菜场的电子大屏信息。 通讯员 郑家园 供图
当天调研结束,团队成员进行了一次交流讨论,对邻里生鲜的特点做了一个大致总结。邻里生鲜管理规范,室内保洁到位,电子大屏实时更新菜价和交易数据,数字化、智慧化赋能菜场运营,还与很多便民服务相配套。这回应了以往民众对“脏乱差”、非透明菜市场的不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民众在“食”方面的质量需求,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扩大了消费者的社交空间,便利了民众的生活。特别的是,在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机制的同时,不少邻里生鲜也注重菜场文化氛围的营造,如新颖别致的标语、古色古香的装潢、装饰手工艺术品等,增添的烟火气使得民众能够获得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消费者。 通讯员 胡昊天 供图
升级改造,传统菜场的新困境
之后,团队前往位于姑苏区、虎丘区、吴江区及吴中区的重点菜市场或农贸市场进行调研。队员们很快发现它们与邻里生鲜大不相同。队员们首先从市场气味及视觉体验上明显感觉到差异,各种气味刺激感更强。又因摊位多,人流量大,竞争大,摊贩会争相吆喝招揽顾客,氛围上显得更轻松热闹。在对消费者的采访中,队员们明显发现菜市场熟客占比大,复购率高,尤其是老年人,菜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熟人社会”,说明传统菜场满足了民众对社交的需求。此外,队员们还观察到这些农贸市场还会提供特价或者平价菜还有外置的公平秤,更倾向于利民惠民。传统菜场是中国传统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一个缩影,虽然有一定的竞争机制有利于食品的质量保证,但在管理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隐患。同时,市场基础也相对落后,经营场所卫生也有待改进,市场信息也会出现不对称的问题。
图为新城邻里生鲜电子显示屏。 通讯员 李佳霖 供图
如何适应现代消费者更高的食品需求?如何对传统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是借鉴工业园区邻里生鲜的商业模式还是另辟蹊径?
如今市场面临的困境让队员们产生了更多关于菜场改造的思考。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菜市场也需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比如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菜市场已经开始引入电子商务和线上销售的模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便利需求。同时,一些菜市场也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甚至是在市场内部设置直播间进行线上宣传,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实践队员邢咏仪在线下调查完成后说道。
菜场转型还在路上,实践团队将继续探寻人间烟火气。“寻鲜记”暑期实践团队将继续关注回访政府、市场管理者和商户,探索他们如何执笔,切实有效响应民声,共同推动菜市场的发展和改善,勾勒出未来更加美好的人间烟火民生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