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至14日,苏州大学寻鲜记暑期实践团开展为期10天的苏州各区内菜市场实地调研探索生鲜市场形态变化。
菜市场作为一个城市里最具生活气息、最接地气的地点,不仅是蔬菜销售的终端、消费者选择购买蔬菜的场所,而且也是市井文化的集散地,是连接生活和交融文化的场所。苏州大学“寻鲜记”实践团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在苏州各区实地调研,进行生鲜市场信息、消费者消费偏好以及管理者问卷调查,了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生鲜市场的具体信息,旨在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苏州生鲜市场变迁情况以及食物系统建设情况。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消费者。 通讯员 李佳霖 供图
调研发现,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目前苏州各区大部分生鲜市场已经引入电子显示屏以及相应配套设施:价格显示屏、检测结果公示屏、检测室等。与传统农贸市场相比,消费者利用数字化服务,通过小小一方屏幕,便可快速知晓各类相关数据,了解生鲜市场基本信息。此类设施顺应目前互联网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数据和信息显性化,使其更加直观的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以水坊路邻里生鲜为例,该市场在门口摆放电子大屏幕,将食用产品溯源进行公示,展示交易数量、交易额,所有数据一览无余。水坊路邻里生鲜的沈先生说:“有了电子屏幕,我就会时不时关注相关数据,看看农药残留这些信息,我看到了数据,买得更放心、更安心。”翰林邻里生鲜的管理者也表示:“有了电子屏幕信息公示,能够更加快速方便地把所有信息展示给消费者,更好保障消费者的购物权益,真正做到为消费者服务。”
图为黄鹂坊桥市场电子屏幕。 通讯员 郑家园 供图
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普遍消费能力下降,出现消费降级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各大生鲜市场也在进行相应政策调整:部分生鲜市场在规定时间内推出平价菜,在保持菜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价格以吸引消费者,满足部分消费者消费需求;部分市场展出农贸市场零售均价,更好给消费者提供价格参考,货比三家,买好称心菜,同时严禁利用各种手段哄抬物价,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图为吴江区某菜场平价菜宣传板。 通讯员 沈欣 供图
在实地调研中,实践团成员发现有市场仍然存在传统农贸市场通常存在的脏乱差、空气流通差、照明不良等问题以及暴雨天断电、商户养狗、灯光照明不良等情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追求,传统农贸市场在某些方面已经不符合居民目前需求。于是各类生鲜市场进行改造升级:重新对售卖区进行规划,将其分为蔬菜区、鲜肉区等,同时改善市场内部环境,加装空调、配备卫生清扫人员、设置休息区和用餐区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例如在工业园区邻里生鲜区域,经常可以发现以闲逛、娱乐为目的的消费者进入生鲜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生鲜市场销售额。新城邻里生鲜的消费者张女士在采访中说到:“这里环境很好,给我的消费体验也很好,我会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多花些时间逛逛菜市场。”
图为传统型农贸市场。 通讯员 郑家园 供图
同时,在菜场管理者调查过程中,通过与管理者交涉可以明显发现电商平台对于菜场有极大的冲击。电商的便利快捷以及价格便宜吸引原先的菜市场消费者转向线上,减少在菜市场的购买次数,对经营者造成不小的困扰。
吴江区体育路农贸市场的管理员表示:“现在对我们冲击最大的就是电商平台,尤其在疫情期间乃至现在,目前我对于菜市场集体提供线上购物平台有想法,也希望可以获得政府的政策扶持或资助,能够在未来顺利建设线上菜场送货平台。”在实践团的实地调研所掌握的信息来看,目前苏州生鲜市场无论是传统型农贸市场还是智慧生鲜,都没有配备统一的线上配送平台,但是已经有部分商户为减少这一方面损失,以个体的形式加入美团、饿了么等外送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外送服务。而面对日益剧增的线上消费需求,线下菜市场急需进行升级,加快线上线下互通的速度,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菜市场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紧密关注时代发展潮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利用数字化转型机遇,持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稳固其原本地位。菜市场通过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为消费者提高更好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