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经验”辟新路 绿色蝶变绘新景
撰稿&摄影:“‘夏’乡逐梦 向汀而行”暑期社会实践研学队
晴三天,尘满面
雨三天,泥满田
水淹火烤到哪年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草木不存,红壤遍露,山岭赤色。当地传颂的民谣是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
7月12日,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党员服务中心组建的“‘夏’乡逐梦 向汀而行”暑期社会实践研学队一行来到了位于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的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步入馆内,实践队一行认真听取了馆内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到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前世今生”。1983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把长汀列为全省水土流失治理的试点。1986年,水利部把长汀河田列为南方小流域治理示范区。1999年11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专程到长汀视察、指导水土保持工作,发出“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号召。2000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每年补助1000万元……在省市的全力扶持下,长汀县用史无前例的力度,采用封山育林、改良植被、补贴烧煤、发展绿色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生态移民外迁等措施,开展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成为了集示范推广、科普教育、科研试验、观光旅游和对外交流于一体的水土流失园林绿化精品和植物治理示范园工程“大观园”。
长汀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嘱咐,几代长汀人筚路蓝缕,将长汀的浊水青山变为绿水青山,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成为福建省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思路。
实践队一行学习到了“长汀经验”从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看到了长汀人民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决心;深刻感受到了长汀从“火焰山”到“花果山”转变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思路。长汀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从1996年5月起,先后五次来到长汀。他轻车简从,进村入户,嘘寒问暖,体恤民情,调查研究,深入了解长汀的发展、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关心群众福址。在水土流失科教园区内,实践队一行还参观了习近平同志于2001年10月在此地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时亲自种植的香樟树。在绿茵盎然的园区内,实践队成员真切地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思想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见缝插一抹绿,见土播一缕春。实践队成员在了解了长汀县水土保持的今昔变化及最新进展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成为生态保护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