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师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菏泽7月10日电(通讯员 王璇)追寻红色记忆,继承红色基因。为进一步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重拾红色记忆,2023年7月10日上午,由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Redcul-追思溯源实践队队员王璇赴山东省成武县烈士陵园进行调研,通过线上查阅资料,线下实地参观学习、走访陵园园长等方式,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探索红色文化传承的新路径,挖掘红色革命精神。
前期准备,更好进行实践
为更好开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Redcul-追思溯源实践队全体成员于7月1日在队长李咏钦的组织带领下召开了第一次线上会议,会议确认了人员分工,实践形式与安排,后期宣传等重要内容,重点讨论了本次实践的工作安排,分为线上调研,线下实地走访,汇报总结,后期宣传四部分按照时间安排依次有序进行。
追寻红色记忆,继承红色基因
穿过陵园大门,实践队员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堂,纪念堂中播放着铿锵有力却又节奏舒缓的红色音乐,纪念堂中陈列着一百多名烈士的英名。有的名字刻在上面,有的却是无名烈士,不知他们来自何方,但不管来自何方,他都是在革命战争中英勇抗战、壮烈牺牲的英雄。此外,实践队员还通过询问陵园园长了解到成武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64年,是为纪念在成武县历次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以著名文化遗址“文亭山”为基础建造起来的。这里安葬着195位有名烈士和170位无名烈士的忠骨。堂前还有着遗址建筑“观武亭”“会文亭”,二者浑然一体,与其他建筑相辅相成。
陵园中翠柏耸立,丰碑屹立。实践队员肃立在广场上,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正如国歌中的这句话,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照耀着这片土地,给新中国指引着未来的方向。一曲奏罢,实践队员向烈士们敬礼、献花,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赓续革命先烈的红色命脉,汲取伟大的革命奉献精神力量。以史为鉴,担当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与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革命烈士与青山同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烈士纪念馆内展出了各个战争时期的文物、图片,纪念馆采用声光电相结合的形式,利用珍贵的照片、当年的报纸、手写的资料、声光电短片、英烈事迹等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革命烈士可歌可泣地英勇壮举和光辉事迹,让实践队员身临其境般地触摸着历史的印记。他们留下的不止是这些,还有生生不息的民族革命奉献精神。碑前屹立着四尊青铜塑像,他们分别是徐鹏翥、陈义厚、牛荫奎和磨扇砸坦克。缅怀是为了传承,祭奠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重温革命先辈们的红色革命历史,实践队员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一员,一定会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生逢伟大和平时代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努力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品红色故事,鉴民族发展
他们的红色故事,充满了生命与鲜血,革命历史不会忘记,红色精神还在传递。实践队员上网查询了解到“小皇城”磨扇砸坦克的红色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刘菜园这个小村的村民们自发组织形成了一个民众抗日自卫团,矛头直指日本侵略者。全村人们奋起抗战,集齐枪支弹药,在民团联防队团总刘平德的指挥领导下英勇抗战。历经一天之久,时近黄昏,敌人受挫,匆匆逃离,此次反“扫荡”,战果显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磨扇砸坦克”在全县被传为佳话。此次抗战,带给全村人们的不只是胜利,更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党的信念的丰厚成果。革命迸发出来的伟大红色奉献精神深深根植于历史的年轮,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勇前进的历史中历久弥新。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通过此次红色研学走访,实践队员感悟到了红色革命奉献精神,增强了爱国情怀,培养了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立根铸魂,从中汲取红色力量,注入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为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队员不禁感慨万千,红色基因融入每一位中国人的记忆与血脉中,奋斗百年路,奋起新征程。实践队员也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对于国人的深远影响,因此,了解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了解能源,致力双碳目标
-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一实践团队参观扬州第二发电厂的新闻
- 08-24 关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