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韵团队实践感悟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前往了方滩乡堵河画廊。作为有名的旅游景点,同时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支流之一,方滩乡政府在河流保护方面下足了功夫。在调查过程中,团队发现当地政府会组织村民对河流周边区域进行拾捡垃圾废品的行为,而且方滩乡内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以此来解决往日排水入河的不良问题。当地的植被覆盖也相当茂密。方滩乡政府在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思想十分清晰,政府人员向我们讲授一些当地的发展规划。像这样重视并合理使 用自然资源的地方存在很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他们坚持的的理念,使得旅游业和农业也成为他们的支柱产业,这一切与当地优质水源密不可分。
团队在丹江口水库考察时,水库江面水鸟翱翔,江水碧波荡漾,江中鱼群皆若空游无所依。讲解员向我们讲解了水库的建造结构,他告诉我们水库建造的特点,其中包括为了保护水质以及维持鱼群正常回游繁殖。人类的建设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但要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这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显然走在这一条道路上的人有很多。
但是污染问题并没有因此淡出人们视线。今年4月,在泗河流经的十堰市茅箭区和丹江口市交界处,有企业将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违法偷偷排入泗河,河水中沉淀着大量的白灰色泥浆,还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而在其旁还竖立着湖北十堰泗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界标,重要的是,当地正处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
在团队调研期间,我们见到很多池塘河流里出现了水华和“红水现象”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水体流速缓慢和水中有机物积累过多导致水中藻类生物爆发生长,这些有机物主要来自居民生活用水。藻类生物的爆发生长导致水中含氧量降低,造成水生生物缺氧死亡,进而使水体发臭发黑。
在农村和旅游景点,水面经常漂浮着垃圾废品,旅游区的垃圾或许会由工作人员回收处理,但是在农村呢?团队在部分农村仍然发现有居民将生活垃圾扔向河岸池塘附近,而这随性的举动,将会影响这块土地数年时间。
2023年6月,《小康》杂志社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为72.1。“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是脱胎于“中国生态小康指数”,在紧随时代发展客观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经过更新完善而形成的。调查的结果显示,位居国人心中的生态宜居城市八大要素前两位的是新鲜的空气和清洁的饮用水,而在本年度的“严重威胁公众的污染种类排行榜”中,“水污染’蝉联榜首,有47.3%的受访者表示正在受到水污染的威胁。
想想南水北调这项调水量巨大的民生工程,倘若连其水源地都被污染,数亿人的用水安全,国家的发展又该如何被保障。
在小说《三体》中,对人类破环环境的刻画尤为突出。书中人物潘寒,作为生物学家,因为对人类疯狂的破环环境的行为而感到绝望,最终背叛人类。其实如果人类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背叛人类的只是自己。
治理水污染的道路仍然漫长且艰巨,这需要政府、民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在科技、政策和社会参与方面做出不断努力,推动生态保护事业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