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队队员于帅(小帅老师):
“老师,你要不要到我家做客?老师,你要不要到我家做客?”
“去呀,当然要去呀。”
“好!那我给你们带路。”
小朋友们小小的肩膀上背着小小的书包,蹦蹦跳跳的走在前面,我们老师们走在后面,喊着“慢一点,注意安全。”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慢过脚步,路修在山顶,我们几个老师倒像是学生一样,一边走一边问着这几个“小老师”,“山下面这条江叫什么,山坡上是不是都是火龙果啊,这是什么花啊,这么漂亮”,他们一边往前快步走着,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
将下的太阳照在我们身上,这是我们的心情是轻松的,但脚下的路像是怎么走都走不完,我终于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放慢脚步,因为如果放慢脚步,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很可能天已经黑了,想到这里看着他们小小的背影,倒有些自豪。虽然上学的路非常远,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一个小时,但是他们依然会早早的起来自愿来参加这个暑期夏令营,这不仅是对我们的认同,更是他们不愿意放弃任何学习与开阔视野的机会。
每天早上6点起床,6点半从家里出发,7点半才能到学校,走的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日日反复,这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毅力。他们黝黑的皮肤,他们纯粹的笑容,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乐观与坚韧。
“到啦!到啦!先去我家老师!”
我心想:终于到了。这也因为我们的家访正式开始了。我们先把每个学生送回家,然后从远到近开始了我们的家访。令我们惊喜的是,每个孩子都在家门口等着我们。
刚开始,我们按照我们所想,去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去了解家庭的情况,去传达教育的重要,但是随着我们走访的家庭越来越多,看到的越来越多,我们的心里却越来越沉重,看到他们天真的笑容,也越来越来难过。他们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祖父母,但有时候祖父母还需要他们的照顾。在家访中有一个让我记忆很深刻的小女生,因为她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在门口等着我们的孩子,但当我们到她家里的时候,我发现他是因为在做饭,所以没有在门口等我们。他告诉我们“爷爷奶奶在摘火龙果,所以需要自己做好晚饭,爷爷奶奶回来就可以吃了。”在为她的独立与懂事而感到自豪时,又未免感到心疼。我们在回来的路上没有了去时的轻松与愉悦,我们越发肯定,我们的支教必须发挥作用,必须要越发培养他们的坚强与自信,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远方的种子。
我们回到学校已经晚上10点了,但是我们内心中的激情,比白天还要强烈。我们互相讨论,咨询指导老师,一点点改善原有的计划,一步步完善教学与活动。这次家访让我们看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于支教的信心。让我们更加期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支教队队员丁俊源(阿丁老师):
在路上我们熬过了暴晒酷热,欣赏完山间风景,就到达了目的地。这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可能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所以基本都是学生的爷爷奶奶在家陪着。家访中我们也遇到了些问题,学生的爷爷奶奶不会说普通话,而是用当地的布依族话与我们交流,我们只好通过学生的翻译来理解内容。
随着不断向村里深入,我们见到了更多的孩子,就都拉拢过来,叫他们明天去学校,学生们一看自己好多同学都在,就很开心的答应了。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我能发现他们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走出去,也重视教育,但因为教育条件和教育资源有限,家长们也无从下手。我也深刻意识到教育对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我更希望通过我们微薄的力量,能够让学生有更好受教育的机会,也让他们改变在大山的命运,就像我常常跟他们说的那样:“大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希望大家能出去看看。”
美好的时光都是短暂的,往回赶路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们在月光的照耀下,踏上了回坝草小学路。路途上我们还在思考,各个学生的情况,仰望星空的同时,还在整理今天家访的问题,为一周后的回访做准备。那天恰好是一个特殊情况,坝草村停电了,所以回去的路特别黑,但下山的路比较敞亮,因为这是学生们的路,他们上下学的必经之路,走在这条路上,不会黑暗,一片光明。
支教队队郭颖璐(小锅老师):
那天下午是运动会颁奖结束,学生们怀里抱着自己运动会挥洒汗水赢得的玩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那种笑如同阳光洒在心头,温暖而明亮;那种笑是那么的纯真无邪,仿佛能照亮整个世界;那种笑散发着无尽的喜悦和满足,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那是属于他们的荣誉和欢喜。在这样欢快轻松的氛围里我们开始了对坝草村二次家访的旅途。
虽然孩子们都住在坝草村,但是有些学生走几分钟就到家了,但是有些学生要走四十分钟左右才能到家。我们计划是先把每个孩子送回家,然后从最远的孩子开始原路返回进行家访。孩子们和我们走在街上有说有笑,谈论着那天晚上难得的马戏团表演,热情邀请老师们晚上都去看看。特别有默契的一点是,每到一个小朋友家,所有人都大声喊:“某某到家了!”,小伙伴们相互挥手告别。但是我们的队伍并没有越来越小,好多孩子回家放了东西后又跟上大部队。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在阳光的照耀下,蹦蹦跳跳叽叽喳喳的他们让我感受到了无限的纯真和向上的生命力。
家访时,每到一个学生的家里,家长们都十分热情,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大山里人们的淳朴、善良和好客。他们给我们切西瓜,让我们品尝当地的特产。我们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面,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加正确地教育孩子。同时根据当地少数民族情况,提醒家长们多关注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刚刚活蹦乱跳的孩子们一到家就变身小大人帮我们拿凳子坐,给我们端水果。在向他们家长夸奖他们时,他们的脸洋溢着孩童稚嫩羞涩的笑容,还有一丝丝雀跃的心情。在家里他们非常孝顺,因为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在家也比较听老人的话。爷爷奶奶们说孩子回到家里帮忙做家务,干农活,并且照顾年迈的老人,非常懂事。我们询问孩子们未来的愿望,积极鼓励他们去实现梦想。
家访让我对学生们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让他们在我心里的形象立体了起来。“莫言山童无前途,呕心沥血求学路。谁言韶华逝水浪,千万书生百家将。”他们是山村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是山村人民的希望。心之所向,光芒万丈,愿能以我们每个人的小小萤火,照亮颗颗童心 ,映射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