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4日电(通讯员 刘菲)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古琴知识了解,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及其文化背景,从1月23日至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承古琴风雅,奏海月清辉”寒假社会实践队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博物馆中,开展本次“赏古琴之美,悟文化传承”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古琴知识,听从馆内人员讲解。此次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古琴,也让队员们认识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性。
寻觅历史足迹
博物馆是历史的宝库,也是古琴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参观博物馆期间,实践队队员得以近距离欣赏到各种珍贵的古琴收藏。其中,那些古琴上的岁月痕迹——木质的琴身被时间雕刻出独特的纹理,仿佛在述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通过仔细观摩,实践队队员逐渐领悟到古琴背后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同时,博物馆中的展品也唤起了队员们对古琴制作工艺以及音色美妙之处的兴趣,激发了更深入地学习古琴的愿望。在博物馆的古琴展区,队员仿佛穿越了时光,与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面对面。那些古琴在静谧的阳光下散发出如诗如画的氛围,不禁为其渊远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所倾倒。
图为湖南省博物馆内古琴照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菲 供图
与古琴对话
除了观赏展品,博物馆还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实践队队员有幸参与了一次古琴演奏和制作的工作坊。在导师的指导下,队员亲自体验了古琴的琴弦,用指尖轻抚着琴身,琴声回荡在整个空间中。老师端坐在宁静的教室里,一抹微笑温暖地挂在老师的脸上。老师手持古琴,仿佛拥有一段悠远的回忆。当老师谈及古琴时,眼神中闪烁着对古乐器深沉而敬畏的热爱。老师细致地讲述古琴的历史渊源,诉说着古琴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随着老师的讲解,古琴似乎不再只是一件静态的展品,而是一位岁月沉淀下的智者。老师轻抚琴弦,古琴发出深沉的鸣响,如同在述说着千年的故事。老师用悠扬的琴音演绎着历史的变迁,将队员们带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老师言传身教,不仅是一名古琴演奏家,更是古琴文化的传承者。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对古琴音乐的尊重与热爱,使得古琴这件乐器不再仅仅停留在展柜中,而是成为了一种生动的文化载体。在老师的讲解中,古琴那古老而深沉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在当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出光彩。老师的谆谆教诲让实践队队员深深感受到古琴音乐的博大精深,也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求。在那段交谈中,队员们不仅听到了古琴的声音,更感受到了古琴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让实践队队员更加贴近古琴,也增强了对古琴音乐的独特感受。
图为“承古琴风雅,奏海月清辉”实践队队员跟随老师讲解学习古琴。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菲 供图
鉴赏古琴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一位着传统服饰的博物馆人员站在唐琴“独幽”前。讲解人员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件古琴的敬畏和热爱,仿佛在述说着这把乐器背后的故事。当讲解人员介绍唐琴“独幽”时,声音如同古老的钟磬般悠扬而沉稳。讲解人员深情地描述着唐琴的历史渊源,将实践队队员带入了一个属于唐代的时空,让实践队队员仿佛置身于古代宫廷之中。讲解人员讲述着这把琴背后的传奇故事,以及它在历史上的珍贵价值-“这把琴来自唐文宗元年,公元827年。琴面为桐木,琴底为梓木,冠角、岳山、承露由硬木所制。琴体色泽典雅,通体髹栗壳色间朱红漆,断纹较多”。在讲解人员的讲解中,唐琴“独幽”不再只是一件静态的展品,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博物馆人员对“独幽”琴身上的每一处木纹和瑕疵了如指掌,仿佛讲解人员们亲历了这把古琴的岁月征程。讲解人员用灵巧的手指轻抚琴弦,此起彼伏的琴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述说着古代壮丽的乐章。讲解人员用自己深厚的艺术修养为实践队队员演绎了古琴音乐的婉转情怀,使得实践队队员不仅听到了古琴的声音,更感受到了古琴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在讲解人员的介绍中,“独幽”仿佛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而非简单的古琴展品。通过讲解人员深入浅出的介绍,实践队队员对唐琴这一特殊乐器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承古琴风雅,奏海月清辉”实践队队员拍摄唐琴“独幽”。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菲 供图